第19部分(第2/5 页)
个标志了。
海天书院在南吴名气不小,像杨云和孟超这样前来投学的几乎天天都有,有专门负责接待的人,收去两人一共十两的学费,就笑咪咪地将他们带到一片学舍中。
“马上就是月末,这几天的学费就不算了,从七月开始的月初每人要再交三两银子,学院里管饭,不过衣物就要自己洗,或者huā点钱这里也有洗衣的仆fù。”学院的管事介绍一番。
杨云微微叹气,就是这每月三五两银子,能把以前的自己和全家一起愁死。而现在光自己身上的钱,就能在这府城最有名的学院待上两年,这还是把大部分钱托二哥带回了家的情况。
“那边东向的学舍还有吗?”杨云问道。
“全都住满啦,今年是大比之年,住进来的学子尤其得多,这还是半年前刚扩的校舍,否则每间屋里要挤进三个人呢。”
杨云只好在不多的学舍里随便选了一间,房间里有两个chuáng位,一张方桌,两把椅子,桌子上有灯,但却没有灯油,一个小窗口对着西面。
“看来夜里要另找个地方修炼月华真经了,如果没有合适的地方,就出去租个房子。”杨云盘算着,把随身的包袱往房间里一扔,和孟超一起去了学堂。
第36章同乡
出乎两人的预料,书院中竟有三个学堂同时在开课,两个人运气不错,在学堂外面遇到一个学子,说了两句话竟然是静海县的老乡。
这个叫孙晔,为人颇为热情,主动向杨孟两人介绍起来。
“这海天书院在南五府中名声甚响,号称藏书最多、学子数量最多,出的举人最多,号称三多。不过其实这书院啊有第四多。”
“什么第四多?”杨云感兴趣地问道。
“收的钱多呗——学费每个月一交,看似数量不多,其实加起来也不比那些季交、年交的书院少,而且这书院里干什么都要额外huā钱,墨、纸、灯油都要单huā钱去买,饭难吃的要命,想吃点好的又要加钱,藏书楼里的书不让外借,白天大家要在学堂听课,晚上去看书又要收一笔蜡烛钱,有的时候名家来讲学,还要额外收一笔报名费。”孙晔大倒苦水。
“竟然如此!”孟超面lù惊sè,这个书院太能赚钱了。
杨云偷乐,只要书多就成,这个书院太适合自己了。嗯,就在这里待一个月,估计能把藏书楼的书给看空吧,五两银子换一楼藏书,太值啦。
“对了,这里为什么有三个学堂呢?”
孙晔答道:“因为学子太多,而且因为学费一个月一交,学子们来来往往的很常见,所以搞出这三个学堂。中间这个就讲一些基础,每个月讲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倒是适合两位这样新来的学子。那边人最多的学堂,传授的东西深一些,而且比较杂,运气好能听到些真货。至于最里边那个——”孙晔一撇嘴,“二位就不用去了。”
“为什么?”
“那个学堂是额外收费的,请的倒是名师,可是里面听课的人良莠不齐,多是富贵子弟来这里hún日子的,不管什么人交了钱都能去听,甚至童生都可以,老师也不用心,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杨云和孟超感叹一番,开口邀请孙晔一起吃午饭,然后进了那间初级的学堂。
堂上一个头发huā白的老学究,见有人进来也不管,自顾自地在那里口沫横飞。
堂下二十多个学子,应该都是些新人,所以听得还比较认真,不时提笔在纸张上记录着。
随便找两个座位坐下来,听这个老学究讲课。听了一阵,杨云暗暗点点头,海天书院毕竟名声在外,这个课讲得条理分明,简白易懂,对学业还是有帮助的。
不过仅仅这样还不够,如果用修行来比喻的话,这个学究传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