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页)
8日那天应用黑色石笔标出。之所以如此,并非因当天所打的仗,而在于英法双方三十多人失踪,有军人、外交官和文职人员等。从那时起,联军不断思念失踪者的命运。焦急不安变得恐慌不已,愤怒转为顽念。他们究竟怎么样了?中国人如此对待免战白旗保护下通行的军人和外交官,很快英法联军忿忿不平。在所有文明国家,不是有谈判者人身不受侵犯的规则吗?对方没有诚意,阴险奸诈,背信弃义等词语,不断在英法联军的口中或笔下出现,用以痛斥这种“可恶的行径”。
联军失踪者从此成为人质的命运,对后来的征战起着决定性影响。结局将很严重、惨重。
和谈,当然已中断。新的交战在即,将是决定性之战。埃里松甚至流露出好战口气:“务必冲向中华帝国大都,要使清朝君主心惊胆战;要不惜任何代价救出人质”。
为报复中方扣留人质,英军主帅下令洗劫张家湾小城。孝山等大量金砖银锭、珠宝首饰,全被一抢而空。杜潘上校不能不说:“按他们凡能抱走的财物统统攫取的习惯,他们(英国人)把该城全都抢个精光”。吴士礼中校则描述,英军洗劫张家湾后,也有中国人前去拿走家具和衣物等。郇和领事感到愤慨。连卖高梁酒的小店或当铺也遭苦力抢劫。可以说,这几乎是法则。而那些古雅的老宅院,雕梁画栋,存有许多艺术珍宝,凡抬不走的均遭无情破坏;是可忍孰不可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二章 俘酋危机(7)
姆吉神甫指出,“在抢劫中,印度军队及兵营中的妓女,香港苦力比英兵更厉害”。另一方面,他还担保妇女和姑娘在家中受到英军尊重。不过,她们之中多数肯定服毒自尽。一个年轻女子就从大桥高处投河身亡。只有一些人得到军医救助活了下来。
乐善好施的姆吉神甫征得同意,将一家大医院用来接待那些受威胁的家庭。郇和充当翻译,要动员一位贵妇及女儿携十五个女佣人住进去;这纯属枉费心机。老妇人说洋人的话信不过,“他们心术不正”,何况她也不想再活了。人们强行将她和女儿推进马车,佣人“如羊群”般跟在后面。可是,不等车到达目的地,老妇人便把女儿勒死了……。这位英国教士的慈善意图并未得到报偿。那天夜里,所有寄宿的妇女全都跑了,不愿接受“洋夷的照顾”……。
联军绝对相信为中方所扣的三十来个人完全中了圈套。但是确切情况如何呢?
中方态度突然完全改变,人们议论纷纷。最简单的是,把一切归结为双重性,即:清朝宫廷有两派,主和派和与主战派。某个时期,一种倾向压倒另一种倾向;僧格林沁为首的“鹰派”走在“鸽派”前面。
外交官拉否例解释说,9月13日,怡亲王接替桂良主持与英法使节新的和谈时,清廷已处在大的混乱中。但他强调:“我们由衷地相信,那天清政府不会预先就有失信或设圈套的考虑”。清政府打算在与通商有关的问题上让步,但不愿支付英法要求的赔款,不同意他们带两千兵入京,当然更不愿两使者受皇帝朝觐。在北京看来,这是“极端可怕的”条件。中华帝国哪能赞同与藩夷君王平起平坐,并回复他们的国书。此系帝国威严。
拉否例认为,“僧格林沁的强硬派在皇帝临朝议政时占了上风;他便在通州调集重兵把守。背信弃义也罢,误会与偶然也罢,敌对行动重又展开……。对联军拥有的行动手段完全轻视或极不了解,固执、高傲和盲目,三个词可概括中方政策”。他甚至带着严厉的口吻断定:“务必让中方丢尽脸面,低头到地,乖乖地承认失败和错误。不用再等多久,将得到最后的惨重教训”。
对中国方面何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最有资格理解的是额尔金。他致书本国政府,作了这样的分析:他不相信是怡亲王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