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5 页)
便清长、下利清谷等。倘若外感寒邪后郁久不解,则这些分泌物将转清为黄为赤,此已属由寒化热的象征了。
现代医学认为,在冬季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于老年人和危重病人来说,寒冷刺激更为明显,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左心室符合加重,血压升高,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等。腹部受凉或吞咽进冷空气,易引起胃肠痉挛,寒冷使鼻黏膜分泌免疫球蛋白减少,易患鼻炎,感冒;耳、手指等远离心脏部位,毛细血管收缩、血液供应不良,易发生冻疮。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沉加快和血凝时间缩短,易形成血栓。
冬季易阳虚
何谓阳气?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这样,生命就要停止。人身之阳气盛衰,往往标志着人体生理功能活跃的程度,但威胁人体阳气的莫过于寒邪。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这种情况,人们常称之为“火力不足”,即祖国医学所说的“阳气虚”。
冬季对人体情绪的影响
萧瑟的冬天还会引起人的情绪变化,使人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对养生极为不利。如冬天极为寒冷的天气,使人产生了一些依赖心理,对未来失去信心,缺乏安全感,全身的功能活动处于抑制状态。由于与外界接触活动相对减少,这时候还会使人产生挫折感,导致非常强的抛弃感或自卑感,使人情感淡漠。而没有了信仰、没有了寄托后,又会使人觉得百无聊赖,加重这种情绪的激化。
冬季养生原则(1)
敛阴护阳
冬天这个季节里,天寒地冻、自然界的万物都处于收藏状态,这个季节养生,就必须适应季节变化特点,采取相应的养生方法进行养生。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由于阳气的闭藏,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
温肾防寒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就是人们常说的“火力”。“火力”旺,反映肾脏功能强,生命力也强;反之,生命力弱。冬季时节,肾脏功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将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发病。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肾气旺,即火力旺呢?关键性的一点,是要防止冬季严寒气候的侵袭。
冬季睡眠养生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些睡、晚点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以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这样可以有利于将阳气潜藏,同时蓄积*。再者,在冬天,由于冷高压的影响,冬天的早晨往往有气温逆增现象,上层的气温相对偏高,而地表温度则相应较低,大气对流活动停止,使一些有害的气体停留呼吸带,晚起床也有助于避开这些有害气体对人的伤害。
睡眠时,被窝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2~34℃,如果,睡前的温度低于人体的体温的话,人体接触被子后,皮肤受到寒冷的刺激,会引起大脑兴奋,不利于睡眠,要使人能够卧床后迅速入睡,可先用电热毯或热水袋使被窝温度提高到32℃以上,但不要超过35℃。
另外,被子也不宜过重,3公斤重比较合适,太轻的话,隔热效果不好,难以达到取暖效果,太重的话,会压迫胸部,导致肺活量减少,容易做噩梦。此外,还应该控制被窝的湿度,人在睡眠中因汗液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