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踏春,禅是一枝花!(第2/2 页)
有累;这人、这心,这红尘,不论什么情都有伤。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停不下追逐的欲望。
人生的坎坷,一半是生活,一半是欲望。
修一颗平常心,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欲望是无尽的,只要不贪,就不会太疲惫。
名利是表面的,只要不执,就不会太受罪。
人生是自然的,只要无悔,其他无所谓!”
……
丁修望着远方的风景,听着淅沥的雨声,不由想到了元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放荡不羁的。
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人陪在身边,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
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是作为蒋捷自己的影子出现的。
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蒋捷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
他通过展示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借庐下,登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
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借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
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蒋捷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蒋捷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戛然而止。
丁修想过蒋捷少年,壮年、老年、人生三个阶段听雨的心境,感同身受,他悟了,更加坚定了自己活在当下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