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西,回来的时候却两手空空。
青州是一座交通发达的贸易城市,又是省会,比桐城要繁华许多,有人穿了新衣服,旁人问,哪买的?青州。于是那件衣服就显得特别起来。有人买了皮鞋,旁人问,哪买的?青州,于是那双皮鞋也变得不一般了。为了对付贾方方的询问,苏娅把一只塑料铅笔盒杜撰成了姥姥送给她的礼物,究其实那根本就是在本地青年路商店缠磨母亲给她买的。去了学校,同学们纷纷赞扬,铅笔盒真漂亮,哪买的?苏娅只得硬着头皮把谎言贯穿到底,她告诉他们,铅笔盒是姥姥送给她的,姥姥家在青州。哦,来自青州的铅笔盒呀。大家再看铅笔盒的眼光就变了,增加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却能感觉到的东西,夹杂着羡慕,挑剔,还有小小的妒忌。终于有人说,哦,青年路商店也卖着这种铅笔盒,一模一样的呢。苏娅心一慌,差点露出马脚。她有个要命的毛病,特别容易脸红。当她感觉到自己可能脸红的时候,拼命想控制,却无法控制,仿佛火上浇油,只会变本加厉。她对自己这个毛病憎恨到了极点,却屡屡束手无策。这一次,她再一次感觉到自己的脸又要红了,谎言即将被拆穿的尴尬令她心慌气短。幸而贾方方救了她,贾方方眉毛一扬,青州有的的东西,咱们这儿未必没有,但是价格不一样。她把话题引伸到了她母亲买的雪花呢大衣上,她说,一模一样的呢子大衣,青州只需五十元,咱们这里呢,居然就卖到了八十元。大家纷纷就此谈起同类事件,不再关注苏娅的铅笔盒了。
躲过一劫的苏娅心虚地看了一眼贾方方,喑自猜忖,贾方方是不是洞穿了她的谎言呢?所幸,她也掌握着贾方方同样的秘密,她们心照不宣。语文课新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某女生说自己去过吐鲁番,说那里的葡萄遍地都是,家家户户种着葡萄,路边也栽着葡萄,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不了的就烂在地里了。说这话的是个令贾方方讨厌的女同学,平日爱说大话,音乐课学唱一首关于熊猫的儿歌,她就吹说自己家养过熊猫。怎么可能,那可是国宝啊。贾方方向来与这个爱吹牛的女生不合,听到她在那里胡说八道,当即驳斥她撒谎。贾方方说,新疆的确有许多葡萄,但也没到遍地都是的地步。两个人为此争执不休,其他同学则在一旁起哄助兴。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是正确的,贾方方说她的表哥在新疆当兵,暑假的时候,她跟随母亲去看过表哥,亲眼见识了吐鲁番的葡萄是怎样一番景像。苏娅不动声色地看着贾方方,她知道贾方方确有个表哥当兵,她也的确跟随母亲去看过表哥,可是,她的表哥明明是在山东当兵的呀,山东距离新疆那可是十万八千里呀。苏娅漫不经心地插进一句话,她问贾方方,你上次给我的葡萄干就是去看你表哥的时候从新疆带回来的吧,真好吃,我哥哥都说新疆的葡萄干到底不一样呢,以后你要再去,记得再给我带一些回来啊。苏娅的话使这场无休止的争斗戛然而止,贾方方胜出,吹牛女生悻悻落败,不少同学围着贾方方问个不停,纷纷打探吐鲁番的消息。
苏娅想,她和贾方方扯平了,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的吧,关键时候挺身而出,哪怕指鹿为马,信口雌黄,也要维护对方的尊严。
后来,徐静雅每年都要去一趟青州,每次提出带苏娅同去,苏娅就百般拒绝。一来晕车的经历令她心有余悸;二来,姥姥家实在乏善可陈,那样的一个姥姥家,还不如从来没有呢。徐静雅也不勉强女儿,陪她回娘家的差事就落在了儿子苏曼身上。
再大一些的时候,苏娅知道姥姥只是母亲的继母。苏娅对母亲说:“既然她不是亲生的,你何必还要去看她,还给她买那么多东西。”母亲说:“姥姥虽然不是亲的,可姥爷是亲的呀,再怎么说,他都是生我养我的父亲。何况我去看他们又不是为了他们,我是为了我自己。”
“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