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 页)
她的付出让我感到无法承载,让我回报得力不从心。我有时深夜辗转难眠,忍不住责问自己做事有没有竭尽全力,是否对得起妈妈的付出与殷切的希望。
我爱妈妈,我深深地感念她对我倾注的心血,但我依然选择离开。因为,我知道我的梦在何方,我知道鹰为了磨练出翱翔蓝天的羽翼,绝不能依恋一时的柔情。
为追梦而作的别离,走出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走出了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孤寂。它怀着对往昔的追忆,它举着对明天的期冀。
流动奔涌的,才是生活。
我向往远方,所以留给世界的只有背影。
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爱却永久站着,与灞桥青青的柳色一起,挥手——相送。
。 想看书来
中国结
——与美国友人Brenda的跨国之谊
墙上那个鲜红的中国结,在轻风中微微颤动,它的千缠百绕,也许正印证了晏殊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那句诗吧!它承载着我与Brenda那段跨国之谊,忘年之交。
来自拥有椰林沙滩的美国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的Brenda,拥有着阳光般明媚的性格,她的栗色卷发下那一双水蓝色的眼睛,总是荡漾着和善的温情。
是她,把我带入了以英语为载体的异国文化与风情;是她,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太平洋彼岸那个国度的向往与热情;也是她,教会我去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哪怕面对风雨兼程。
记忆最深的是我们之间关于《The Dead Poets Society》(《春风化雨》)的探讨。那是一部令人伤感的影片。是一位新到美国一所赫赫有名的预科学校教文学的老师。他思想新锐,富于时代气息,敢于挑战陈规旧俗。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建立了一个诗社,为热爱文学的学生们提供一个梦想的栖息之所。学生Neil在他的鼓励下,大胆追求自己成为演员的梦想。然而,Neil却因此被父亲严惩。万念俱灰的Neil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学校因此事开除了。走的那天,所有学生都留下了叹惋的眼泪。
影片最后的送别场景是:噙着泪的学生高喊着《O Captain; my captain》向致意。Brenda告诉我,那是一首在美国流传甚广的诗的题目,它是美国杰出诗人Walt Whitman为悼念林肯总统而作的挽歌。诗中将南北战争比作艰辛的航行,将美国比作一艘战胜惊涛骇浪的航船,将林肯喻为即将胜利之际却倒下的伟大船长(Captain),诗人以此表达对林肯的崇敬与赞颂。很显然,这部电影中化用了这首诗的意境,学生们借此表达了对的无限热爱与不舍。
那时的我,正为要不要来考华附烦恼不已。Brenda知道后对我说:“You never lose by trying; you always lose by holding back。”她鼓励我去大胆追寻自己的梦。她说,人生在世就不要总为别人而活,就应该活出自我的风采,毕竟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生命因独特而超凡。
如今,我听从了她的劝导,也遵从了心之召唤,我来到了广州,来到了华附,而她也回到了太平洋彼岸的那个国度,空余下我俩因草率分别而没能送出去的中国结,在怀念着我们昔日的情谊。
但纵使万水千山,只要两心相印,就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唯愿有一天,我们能相逢在加州灿烂的阳光里。
灯因有情灯长明
一年前那个夜凉如水的夜晚,我步出灯火通明的教学大楼后,拐入了一条幽深的小巷,朝那间我租住的小屋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