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事(第2/2 页)
这样的人,怕是提什么礼去怕都提不上话吧?”
温体仁顿时愣了下,旋即道:“不是说他先前,我是说,他被皇上钦点进内阁之后,毕阁老操心国事,他为人公正廉直,识大体、顾大局,那么他当前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周延儒想了想,恍然道:“是国库财政。”
“对,这也是为何毕阁老要自请赈抚的原因,国库问题已经是众所周知,就连五年计划也都是围绕着岁入进行,毕阁老担心钱财无法落到实处……”
周延儒点头:“你直接说办法吧。”
温体仁道:“你附耳过来。”
周延儒无奈,只好附耳而听。
下午,周延儒便向毕府递上了名帖。
当天夜里,毕自严如往常般在书房开始翻看名帖。
在京师这种政治中心,又身居文臣的顶端,门庭若市那是肯定的,每日递上门的拜帖更是多到堆满整张书桌。
但是没办法,大明向来是人情社会,即便是号称不二公的范景文都避免不了每日见几个人,更何况是早已积满声望的毕自严。
不过好在有专属的幕僚帮忙分门别类,只挑重要的留在书桌,让毕自严不至于错过重要的事情。
很快,毕自严翻看到了周延儒的名帖,只一眼,他就明白周延儒的意思。
但他与周延儒素来没什么关系,而且关于举荐赈抚的人选毕自严也早已经有了,但禁不住名帖上的内容刺激到他。
拿着名帖思量再三,便唤来了管家,要他明日去回帖。
不日,毕自严便专门抽出了时间会见了周延儒,只是没想到周延儒不是自己一个人来,还带上了温体仁。
一进门,周延儒温体仁二人行过礼后,温体仁便忙不迭告歉。
“员峤不请自来,还望阁老海涵。”
毕自严自然不会计较,他知道这两个人素来一体行事,据说前段时间还在礼部一唱一和呛了钱谦益一番,也不多说,便请了二人坐下。
毕自严的时间不多,毕竟正儿八经的高官干部,自己又不是对方的门人,不可能有多少时间给自己的,所以周延儒便直入正题。
周延儒行礼道:“下官在名帖所言皆具是肺腑之言,国事不易,如今又是旱情四起,下官实乃痛心,愿意领头为此趟赈抚捐银万两,以表心意。”
温体仁也紧跟着道:“下官亦愿随捐一千两,位卑不敢忘国。”
毕自严道:“你二人能如此感想,已属不易,老夫甚感安慰,但实则召你二人前来,却是要说此事不妥,号召文武为国捐款,一则有损国体,二则国库亦没有到此份上,诸官领俸不易,谁捐了谁不捐,都有逼捐之嫌。”
周延儒点头道:“是下官欠妥,那便不号召捐款,但下官这一万两,是一定要给的,下官做不出食言而肥的事情,另外,下官以为,本次赈抚当以清厉,从购粮到运往灾地,再到发放给灾民,都需杜绝有人从中贪墨,除却赈抚使外,还应当派御史监察。”
毕自严道:“此乃应有之意。”
周延儒最后道:“下官有不情之请,愿前往赈抚,以慰贫苦百姓!”
毕自严道:“老夫自有成算。”
随后,周延儒和温体仁一人留下了一万两银票一人留下了一千两银票便告辞离开。
出来门后,周延儒问温体仁道:“不知道有多少成算,你说,毕阁老会举荐我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