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 页)
丝漫游记》)影射着讽刺学校的训导主任被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勒令退学。后一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
查良镛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抗战后期年方二十(一九四四年)的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由于看不惯一些国民党职业学生在大学里横行霸道、整人打人于是“行侠仗义”打抱不平。谁知他的“侠举”惹了祸校方接到投诉后勒令其退学。“查少侠”只好离开校园浪迹江湖(后曾在中央图书馆阅览室挂一职衔)……
一九四五年(二十一岁)他在杭州任《东南日报》外勤记者及英语电讯收译员。一九四六年年底又转赴上海东吴法学院插班修习国际法课程并被上海《大公报》录取为国际电讯翻译成为兼职记者。一九四八年(二十四岁)年底查良镛被调派往香港《大公报》继任翻译工作并在来年表国际法论文《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海外的产权》等文。“身无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镛从此就得靠自己的双手打天下而他与《大公报》几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开始。
重回《大公报》不久就在一九五二年(二十八岁)被调任前往复刊后的《新晚报》任副刊编辑。其间曾以姚馥兰、林欢为笔名撰写影评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
当时梁羽生也正好在《新晚报》任职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他们一起下棋一起写棋话时常海阔天空闲聊——而聊得最起劲的则是武侠小说了。
一九五三年的时候梁羽生以《龙虎斗京华》一书打响。到了一九五五年三十一岁的查良镛亦偶试身手其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天方夜谭”版连载一年多(一九五五年二月八日到一九五六年九月五日)而一举成名。至此“金庸”作为一个“神话”由此诞生同时也奠定了他武侠文学的基业。
五十年代的金庸(查良镛)、梁羽生(陈文统)、百剑堂主(陈凡)因同写武侠小说还都供职于《大公报》故人称“三剑客”。某日他们突奇想:要在报上开设《三剑楼随笔》专栏三人合写以展现“三剑客”“相会时互放的光芒”给“新派武侠”留下一段历史见证。一九五六年《大公报》上开辟此专栏而金庸的《碧血剑》也开始在《香港商报》“说月版”连载(一九五六年一月一日到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一九五七年三十三岁的他因暗恋长城电影公司一位著名影星(夏梦)离开《新晚报》进入了长城电影公司担任编剧和导演。在此期间金庸推出的石破天惊之作《射雕英雄传》(连载于《香港商报》)引起倾城热卖和全城争读。该书更被视为“天书”金庸在新派武侠小说里的宗师地位亦由此奠定。
一九五八年查良镛与程步高合导电影《有女怀春》来年则与胡小峰合导电影《五老虎抢亲》。同年三十五岁的他拿着自己的八万港币自立门户创办《明报》。很多人都认为不出一年半载《明报》就会关门大吉。但查良镛凭着他的一支如椽妙笔和创作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在《明报》的创刊号上开始连载;《雪山飞狐》是在《新晚报》上连载的)、《倚天屠龙记》(在一九六一年和《鸳鸯刀》、《白马啸西风》开始在《明报》连载)等撑起《明报》大业使《明报》得以苦苦维持下去。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万大6居民波浪式地涌向弹丸之地的香港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逃亡潮”香港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明报”因倾力倾情地报道、评论“逃亡潮”而声名大噪行量遽增苦苦支撑的局面终于宣告结束。
一九六o年(三十六岁)查良镛为《武侠与历史》杂志撰写《飞狐外传》。还是这年台北市出动大批警察在大大小小书店搜缴武侠小说。查良镛的武侠小说自然是在查禁之列台湾当局指之为“毒素颇深”是“统战书本”。
一九六三年开始为《东南亚周刊》撰写《连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