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页)
射覆是猜測覆物的一種遊戲。一種東西被覆蓋著,沒有任何線索,很難猜中的。漢時的東方朔號稱射覆如神。有一次,漢武帝把一隻守宮(壁虎)蓋在盂下,召來幾個善卜者射覆,結果一個也沒射中。東方朔請求武帝允許他嘗試一下。他理蓍布卦,從容說道:微臣以為是龍沒有角,像蛇但有腳,會爬壁,就是守宮,即壁虎。武帝大為稱善,隨即又蓋了幾樣東西讓他猜,東方朔一一猜中,漢武帝又驚又喜,當即賜帛十匹。與射覆相似的是藏鉤戲。據傳,這種遊戲起於漢昭帝的母親鉤弋夫人。她進宮時,一直把拳頭攥得緊緊的。漢武帝覺得奇怪,親自展開她的手,發現她手內握有一小鉤。後來,藏鉤在宮內發展成遊戲,通常的玩兒法是把人分成兩隊,每隊有一隻小鉤在眾人手中傳遞,雙方互猜小鉤的所在,猜中率高者獲勝。
投壺是古代宮廷飲宴時最為常見的遊戲。一人奉矢司射,每人依次投矢於壺,投中多者為勝,少者罰飲。漢時《投壺賦》中說,投壺的壺高三尺,盤腹修頸,外飾金銀,文以雕刻。投壺的時候壺與筵席相距七尺,投壺之人可做出各式各樣的花式動作,以增加趣味性。這一娛樂形式儘管在宮廷中很盛行,但大多數情況下帝王、后妃只是在一旁觀賞,實際投壺的多是宮女、太監或優伶。古代宮廷中有一首流傳甚廣的歌謠,宮女、太監們投壺時會即興吟唱:
上金殿,著玉尊,延貴客,入金門。入金門,上金堂,東廚具餚膳,椎牛烹豬肝。主人將進酒,琴瑟為清商,投壺對彈棋,博弈並復行。
宮廷中棋類遊戲的起源也相當早,而棋類遊戲又往往與博、弈聯繫在一起。最初博、弈的遊戲方法很相似,所不同的是弈只行棋,博則先擲彩(骰子)然後行棋。後來逐漸衍化為博專擲彩而不再行棋。弈與博於是差別愈遠,有了高低、雅俗之分。在古代宮廷娛樂中,弈、博都是很受歡迎的。弈需要費神,博相比之下更具有消遣性與刺激性,更能調動人玩兒的情緒。博的玩兒法很多,也能翻出許多新花樣。博常常在酒宴上進行,稱為飲博。弈則常常是皇帝與文人雅士間的遊樂活動,層次較博要高一些,也更雅致。
古代宮廷中出現最早而且最普及的棋類項目當屬圍棋。從歷史典籍分析,古代圍棋的著法技巧及理論研究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早在唐代,徐鉉就寫成了對後世圍棋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圍棋義例》一書,較全面地闡述了圍棋的戰術與方法,把圍棋實戰中的各種著法歸納成32個術語,並對其加以詳盡解說。如&ldo;立:歷也,沿邊而下子者曰立,恐彼子有往來相衝之患也。&rdo;再如&ldo;沖:突也,直速子而入關,謂之沖。&rdo;這些術語中的大部分,像立、飛、尖、粘、沖、頂、斷、打、撲、刺、夾、盤等,直到今天還在圍棋中廣泛使用。在唐代宮廷及對外交往中,圍棋也是極常見的活動之一。據唐代蘇鶚《杜陽雜編》卷下記載,唐宣宗大中年間,日本國王子來朝。此人精善圍棋,號稱日本第一高手。皇上便命顧師言與他對弈。下至三十三手,勝負未決。師言懼辱君命,凝目沉思一會兒,下出一妙手,謂之&ldo;鎮神頭&rdo;。日本王子瞪目縮臂,只得認輸,又回頭問鴻臚卿道:&ldo;此人是第幾高手?&rdo;顧師言其實是唐朝第一國手,但鴻臚卿詭稱為第三高手。日本王子說:&ldo;願見第一!&rdo;鴻臚卿機警地說:&ldo;王子勝第三,方可見第二;勝第二,方可見第一。今欲躁見第一,其可得乎?&rdo;王子掩局而嘆息:&ldo;小國之一,不如大國之三,信矣!&rdo;從這一記載也大致可看出我國古代的圍棋水平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解悶兒的小廝(3)
另外一種較為普及的棋類遊戲則是彈棋。彈棋始於漢代,在宮廷中相當流行,有詩聖之稱的杜甫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