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2 页)
廂房裡迎面牆上鑲嵌著一個大木龕,木龕分兩層,一層上擺著一個牌位,上書「李氏宗祖諱德茂公之位」,第二層是兩個牌位,一個上書「李氏宗房諱慎勤公之位」,一個上書「李氏宗房諱慎清公之位」。
木龕兩側是兩幅絹畫人物,左側一位身著鄉賢服飾,頭戴緇布冠,容色和藹,左書一行小字「李氏諱慎勤公字若愚之像」。右側一位身著朝服,頭戴進賢冠,冠梁六道,意為二品,神情肅穆,左書一行小字「李氏諱慎清公字祥山之像」。
木龕下方是一個香案。香案前的青磚地面上擺放著幾個蒲團。
李君閣恭敬的在蒲團上跪下。四爺爺站到案前,對著牌位躬身一禮,神情莊重說道:「李氏子君閣,昨夜返鄉,今日入祠祭告宗上,禮敬先靈。」
然後轉身面對李君閣,厲聲道:「李氏子君閣,敬對先祖,但思己事,可有誨盜辱淫,作奸犯科否?」
李君閣沉聲說道:「否。」
李良儲又道:「可有不尊師長,不勤任事否?」
李君閣又沉聲說道:「否。」
李良儲又道:「可有持身不謹,結交駢佞否?」
李君閣再次沉聲說道:「否。」
李良儲神色一松,說道:「李氏子君閣,持身謹慎,秉性端良,在外實忠於友,勤任於事,坐立起行,不愧宗風,可准持香禮敬,告慰先靈。」
李君閣規規矩矩站起身來,從案上抽出三支香,點燃後插在牌位前的香爐之中,又恭恭謹謹的回到蒲團上叩了三個頭,叩頭完畢,卻發現蒲團邊上有一塊石頭,半黑半白的挺好看,便順手撿起來放進衣袋裡。
一套程序走完,兩人才退出廂房來。
出得廂房,日光耀眼,兩人都感覺好像從另一個世界出來一般,重新放鬆下來。
四爺爺笑眯眯地看著李君閣,說道:「來吧小子,去我屋裡聊聊。」
兩人出了祠堂,走進邊上的大屋子裡。
一進大屋子就是兩牆的書架,上面全是書籍,一架是民國之後的,也沒有分品類,都雜放一起,估計主人也是隨性翻看。另一架全是古書,本數少很多,而且都規矩的按經史子集排列著,非常整齊。
李君閣一看,驚訝地說道:「喲!又收了不少啊!」
上河李家是耕讀一路,所謂「紗帽八百頂」,以前家家戶戶都有不少老書,後來幾經劫難,已經所剩不多了。四爺爺退休回鄉後,四處收集整理,這才有了這小半架子。比上次李君閣見到的,這回卻又是多出來不少。
四爺爺從古書架子上抽出一本,翻開一頁遞給李君閣,說道:「最近在研究李家溝的歷史,你看這篇,講的是改土歸流的事情。」
「這裡,講述了這一帶的土著,可以追溯到漢朝,當時諸葛亮征南時,孟獲手下有一支精兵叫『五溪蠻』,書中所說其居住的環境是不是跟五溪河一帶很相似?」
李君閣閱讀了書上的文字,再對比李家溝的環境,還真是相當契合。
李良儲又取出一本,笑道:「再看這本,裡面提到我們李家的發跡史呢。是個有趣的傳說。」
李君閣細讀了一下,也是忍俊不禁。
書中提到李氏宗祖李德茂在宋末為躲避兵亂徭役,從眉州輾轉遷徙到盤鰲鄉。盤鰲鄉當時是一片蠻荒之地,李德茂就在這裡結廬而居,開荒種地,過得非常艱辛。
一天有個人牙子帶著一名女子路過,李德茂想著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就用一擔穀子從人牙子手中把女子換過來,兩人就結成了夫妻。
不想這女子是個傻子,啥都不會,每天就會除了吃和睡就是呵呵傻樂,滿山遍野到處玩,家務農活都是李德茂一個人承擔。
李德茂也沒辦法,就給了傻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