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頁(第1/3 页)
被這隨意的氣氛所感染,法正也跟著笑了,輕描淡寫道:&ldo;主公若有取益之心,某雖不才,於益州尚留了些人脈,願往牽橋搭線。雖不至於兵不血刃,卻也多少能省些功夫……&rdo;
若換了旁人,聽到個官不過是新都令的年輕人在此大放厥詞,怕是即刻就要嗤之以鼻,當作是其不知天高地厚,口出狂言了。
燕清卻知道,法正此刻所言,非但不假,怕是還謙虛了。
他正想著,法正已話鋒一轉:&ldo;主公如今萬事俱備,唯獨手邊還缺了一把刀。若蒙不嫌,某願為之。&rdo;
燕清挑了挑眉,慢條斯理道:&ldo;什麼刀?&rdo;
問歸問,法正指的什麼,他已大概猜到了。
法正不由笑了。
此時此刻,他眸光熠熠,越發顯得容貌俊美,風采照人:&ldo;自是一把用於‐‐作威作福,殺人活人的刀。&rdo;
第243章 開誠布公
燕清聽到這句,心裡一個埋藏許久的疑惑終於得到了解答,只餘一句&l;果然如此&r;。
&ldo;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rdo;,縱橫猖獗至諸葛亮都以其功高勞苦,可&l;令翻然翱翔&r;而聽之任之,便是史書對法正形象的描繪。
然而燕清讀時,卻總覺得頗為違和。
哪怕法正是有遊俠氣的性情中人,講究恩怨分明,可行事這般囂張高調,得罪人無數,仿佛連後路也不留好,又著實不似智者所謂。
而素來公私分明、依法治國的諸葛亮,居然發表一通類似於&l;功高者可隨心所欲&r;的言論來,作為縱容他作威作福的理由……單是這點 ,就著實說不過去。
如今就一目了然了:法正看似在胡作非為,打擊與他有舊怨的異己,連雞毛蒜皮的小過都不錯漏,實際上是受劉備的背後支持,甚至授意的。
否則初來乍到的劉備,如何敵得過益州當地的名門望族,還得控制心有不服的劉璋舊部?
只是劉備再有心行中央集權,這事也不能由他親自去明目張胆地做‐‐他曾經的同窗公孫瓚的失敗,就已充分證明了身為主公卻大力打擊簪纓世族、這行徑在世人眼裡有多上不得台面,還將導致自取滅亡的惡果。
於是同是名門出身,又對劉備忠心耿耿的法正,就成了這承擔罵名的最好人選。
諸葛亮對此定然也一清二楚,方在吃了法正虧的權貴們前去告狀時,隨口和了把稀泥。
燕清心念電轉間,就個中環扣弄得清清楚楚了。
法正候了片刻,唯見主公怔怔出神,並不回應,不由一怔:&ldo;主公認為如何?&rdo;
燕清回神,卻是搖了搖頭:&ldo;不如何。&rdo;
法正開口欲辯,燕清忽伸出手來,一邊輕輕地摸著他的背,以做安撫,一邊平心靜氣地說道:&ldo;有兵,有名,有權,還有民心……這些同時鎮著,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的。哪怕他們心裡再不願,形勢終究比人強,都得老實受我制衡,不必急著下些猛藥。&rdo;
法正仍感難以置信,不禁微微蹙眉。
&ldo;時間並不緊迫,行不行捷徑,便也無關緊要了。徐徐圖之,也無不好。&rdo;燕清似是知他接下來準備說什麼,莞爾道:&ldo;此事不必再提。你既不願我聲名有瑕,要捨身而出;那平心而論,我又如何捨得叫你蒙受冤屈,替我背負污名?&rdo;
許是他一路走來,是平順居多,與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