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八月,骄阳似火
延禧宫的宫女前来报信,宜妃娘娘要生了。我匆匆赶到了延禧宫。
听着宜妃在里面的呼喊声,我不禁觉得毛骨悚然。女人生孩子果然很可怕。
没过多久,又有人来报贵妃钮祜禄氏也要生了,我正要赶过去,又有人来报德妃娘娘也要生了。
我简直是□乏术。幸亏前期准备充分,不然真的会出乱子。
在我的期盼下,宜妃先诞下了孩子,一个娇小的阿哥。因为宜妃怀的是双胞胎,所以她还得受一会罪。
片刻后,又传来好消息,贵妃钮祜禄氏也生了个阿哥。好消息频频传来,德妃那里传来消息,生了位公主。后来又有消息,贵妃钮祜禄氏也又生了位公主,宜妃娘娘又生了位阿哥……
那真是混乱的一天,孩子们一个个出世,果然如太医所言,双胞胎居多。我的儿子又多了好几个,女儿也有了不少。看着一个个可爱的小包子,我的脸上笑开了花,是我的孩子啊,我这一世的宝贝!
太皇太后这次是真的高兴,洗三时亲自到场。孩子们的满月酒更是极为隆重。
几位妃子做完月子一个个都显得神采奕奕。我没有再升她们的份位,后宫没有皇后,都升了不利于后宫的稳定。
这一年的事情繁多,把太皇太后累的不行,十一月她老人家就病倒了。我每天都去陪老人家说话,解闷,亲自给老人家喂药。但太医说了老人家年事已高,实在是回天乏术。
生老病死本就是人之常情,我只是希望她老人家在走之前能够快乐些。
在康熙的记忆中,太皇太后不仅是他的祖母,还是他的老师。
当年有人请求她垂帘听政,她严词拒绝了,因为清建国之初曾总结历史上外戚干政导致亡国的教训,规定后妃不得临朝干政。虽然她老人家有足够的声望与资历临朝,但此例一开,将来或许贻息后代。因此她坚持了大臣输政的体制,把朝政托付给四大臣,她自己则倾力调教小孙子,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以便他亲政后能担当起统御庞大帝国的重任。
可以说没有太皇太后,康熙很难会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明君。尤其在对待鳌拜的问题上,她老人家更是要求康熙韬光养晦。最后未动一刀一枪,将鳌拜势力连根拔除了。皇帝夺回了权力。祖孙携手,共治天下。
她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平定三藩时,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
我来到这里后,让他伤心了,不再像她的孙儿那样对她那样孝顺。但她依然包容了我的种种不敬,即使宠爱男人,不入后宫,她也只是找我谈心,从没有强硬的要求其他。
后来发现了我的后宫形同虚设,她也只是无奈的设了一个局,让我为皇家繁衍血脉。
如今看到他老人家如此虚弱,我真是心痛难耐。这是一个真心对我好的老人。虽然不信鬼神,但我还是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孝心。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上苍垂怜,增延祖母寿数。
只是可惜,古代的医疗条件太差,加上她老人家已是七十五岁的高寿,十二月二十五日,她安然离开了人世。
对这位老人,我是打从心底里敬仰。给她老人家上了尊崇的谥号—一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并根据她的遗愿,灵枢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
因为太皇太后过世,我的心情一直不爽,直到康熙二十七年夏天才恢复了一些。我的孩子们快要到一周了。我心里想着,等他们会跑会跳,就把他们接到圆明园,省的被宫里的女人教坏了。
想到被奴才忽视的胤禩,被养母无视的胤禛,被太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