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5 页)
有两拨人匆匆经过他的藏身处,相距最近的一拨不足一丈,谁也没想到草堆中有人,皆以为他早就走了,搜索只是虚应故事而已。
直到暮色四起,他钻出草坑。回到吴倩倩的墓前,发觉碑后多了一块小石,心中一动,抬起细瞧。
小石上以尖石写了一行字:“河南不可稽留,知名不具。”
他吁出一口长叹,喃喃自语道:“兄弟,希望咱们不会有相残的一天。”
他向冷寂的坟墓投过最后一瞥,长叹一声,觅路下山,洒开大步挺起胸膛,投入暮色苍茫的原野。
夕阳余辉投射在他孤零零的身影上,显得那么苍茫,那么的孤单。
天地苍茫,何处是归程?
…………………………………………………
第十八章
九边的最后一边是甘肃边,东端的起点是兰州,西迄嘉峪关。
再往西,有废弃的沙州卫。过兰州西北行,便进入河西走廊。
这一带,名义上是陕西的辖地,其实是由军政府行都司统辖,一切是军事至上,是边防的要地。
这里,早期的移民已经生根落叶。
这里,也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亡命之徒,躲避风头的好去处。
在这里,要想生存,必须会武艺。
任何一座堡垒,皆肯不惜重金,聘请武艺高强的人前来做教头,不问来路,不问根底,只要有真才实学,便会受到欢迎,受到尊敬和庇护,不怕官府查缉。
这里,身上带了杀人家伙,是绝对合法的。
辛文昭为了躲避大小罗天的追杀,就落脚在这个地方。
从庄浪卫向北行,三十里是武胜堡。再北行九十里,是镇羌堡。再北行一百里,是古浪千户所。
这一段路表面上看,位于两边之内(第二道边墙),应该很安全,不怕鞑子骚扰。其实不然,附近有不少潜伏在山区的吐鲁番人,不时窜出劫掠。更有从西海(青海)窜来的海寇为患。
海寇以蒙人为主,番人(回回)为徒,都不好应付。因此,商旅大都结伙而行,驼马成队,弓箭刀枪无不臻备,随时准备战斗。
武胜堡北面五十里左右,官道绕过马牙山东麓。这附近怪石嶙峋,荒原起伏,沿庄浪河河谷一带,则一片油绿,林丰草茂。
九月,金风送爽,杨柳叶尽落,树林草野一片苍茫,风起处,半边天但见滚滚黄沙,遮天蔽日。
路右是快见河底的庄浪河,路左是马牛山、附近二十里内渺无人烟,也不见有任何牲口。
可是河旁竟有一座小村寨,仅有五六户人家,居然用土筑了寨墙,掘了外濠,树了拒马,可知这一带的民风是如何强悍了。
寨面对官道,后面是河,寨门外设有歇马棚和茶水亭,供过往的旅客军爷歇脚。
寨门内第一家,便是这条路上颇有名气的安面客栈。这座寨,无形中也被人称为安西堡;虽则它本身是一座无名堡寨。
这里旅客甚少,仅有些耽误了脚程的旅客投宿。
未牌左右,官道南北各来了一位旅客。
北来的旅客穿一袭青袍,背了个大包裹,佩了一把单刀,年约四十出头,粗眉大眼身材壮得像头大枯牛。
南来的旅客正相反,身材瘦小,小眉小眼,留了一撮鼠须。年约三十上下,肋下挂了一个小包裹,腰间佩了一根三节棍,浑身上下包括佩剑,都比北来的旅客小一号,人不出众,貌不惊人,那双鼠目尤其引人反感,眼珠子骨碌碌乱转,似乎随时都在打歪主意。
两人几乎同时踏入茶亭,但瘦小旅客手脚似乎比较灵活,手忙脚快地一把抓住架上唯一的木茶碗。迅速地往茶捅里淘茶水。
高大的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