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2/2 页)
咒力嗎?
這時我才想到──
為什麼町內的居民,沒任何一人失明或失聰呢?
6
《新生日本列島博物志》提到許多歷史學家、生物學家、語言學家絞盡腦汁在探討「簑白」一名的起源,相當耐人尋味。目前最有力的說法來自古代人民身披「簑代衣」的模樣。但我找不到任何書籍說明「簑代衣」的外觀,因此無從想像。
除了「簑代衣」外還有幾個有力說法,例如用「簑」加上白色身體而命名「簑白」;民間信仰認為簑白是死者靈魂棲宿之處,故稱「靈代」;還有平時陸生卻會回海中產卵的習性,故稱「海社」等。關於海社還有追加說明,簑白會在海藻或珊瑚上產卵,卵群類似紅色或黃色花瓣,宛如海底龍宮的擺飾。
過去還有一派說法,簑白碰上外敵時會揚起尾巴,類似古代城堡天守閣頂端的鮍雕像,因此由「美濃城」演變為簑白。但經日後研究,安置著鮍雕像的名古屋城並非坐落在美濃,而在鄰國尾張,因此這派學說登時失勢。(註:「靈代」、「海社」、「美濃城」的日文發音與「簑白」相同。)
民間尙有無數說法,像「白」與「四郎」同音,而簑白體長達到一公尺以上,故稱「三幅四郎」(幅是和服布料的單位,三幅約一百八十公分);又說在簑白身上蠕動的無數觸手如同蛇身,故稱「巳四郎」等等,眾說紛紜。(註:「三幅四郎」、「巳四郎」的日文發音與「簑白」相同。)
在古代的傳說中,四郎是一名青年的名字,他受到白蛇詛咒而化成簑白,但除此之外幾乎找不到其他細節上的文字描述,因此難辨真偽。
我認為每種說法都有真實性。至少遠比書中談及的蟾蜍由來更淺顯易懂(書中表示,該物在筑波山中四處爬行,且「以氣吸引小蟲食之」,故稱蟾蜍)。誰會相信「蟾蜍具有咒力」的偏門說法?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