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5 页)
保�K固囟�稚�患疲�眉��雒妫���源耸略�扌巳ぃ�缃袂蟾盖状��ヅ分抟挥危�魑�唇�崾�咧醒б档谋弦道裎铩�
福克纳同意了。但启程前几天酗酒,险些误了这次旅行。最后成行时,他在途中说自己讨厌并恨透了“被人支来支去尽本份”,孰料尽本份到头来却是他最愿做的一件事。他对美国驻瑞典大使说:“我愿做该做的事”。他虚弱、疲倦、害怕,需要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帮助,以前如此,以后还会如此;幸而总能有人相助。
这一次也不例外:吉尔好几次帮助了父亲;在纽约,有哈斯和克明斯两家;在瑞典,有美国驻瑞典大使沃尔顿·巴特沃思、有英国仆人杰弗里·巴顿和托斯膝的遗婿埃尔泽·荣松,几年前处于个人生活和全球生活的黑暗时期中时,他曾写信给一个出征的男孩,说起过他也许能成为“民族的喉舌”,现在他要利用这个机会站在高山之巅向青年说话了,岂知他太羞涩、细声细语、说得太快,谁也没听清楚。埃尔泽·荣松事后说:
“我们直到第二天才知道他说了些什么。”但是他倒觉得,有时沉默也很有力。
他站在高山之巅说出了郁积已久的顾虑和信仰。他的顾虑是:恐惧把人销蚀、恐惧是人最卑劣的感情。他的信仰是:只有当人心中的问题同人心产生矛盾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来,没有爱、没有荣誉、怜悯、自尊、同情和牺牲,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是昙花一现、注定失败的。这些顾虑和信仰同他的小说之间的关系,不如他有时设想的那么简单,但都是他的切肤之感。他在40 年代写的书信,特别是写给沃伦·贝克和马尔科姆·考利谈论创作的信和写给继子和侄子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信,都是明证。
许多艺术家谨小慎微、避不公开自己的信仰:有人害怕信仰使自己的艺术显得幼稚,有人害怕招未讪嘲,被人当作童子军辅导员或者老朽傻瓜。福克纳则不然,他素来不怕风险。在斯德哥尔摩的发言标志着承担新风险的决心。授奖仪式过后(他对记者说,“仪式长得像密西西比州的葬礼”),他携女前往巴黎,取道伦敦回纽约。圣诞节已到家。几年前还受尽冷落,“靠一个蹩脚文人写电影的工资勉强糊口,还亏得在一部拼拼凑凑的电影神秘片比赛中得了个二等奖。”如今,处处有记者跟踪,牛律《鹰报》刊登整版消息欢迎他,朋友们围着他,打听他说的希望把3 万元花得“无愧于奖金的原来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意思。
第九章注
(1) 意大利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护航队曾遭岛上墨索里尼政府军事基地的攻击。
(2) 指亚伯拉罕·林肯。
(3) 伤口擦盐是痛上加痛,福克纳视好莱坞为畏途,故以“盐矿”喻之。
(4) 亨弗里·鲍嘉(1899~1954),美国著名电影演员。
(5) 劳沦·白考尔(1924~),美国电影女演员,在这部电影中一举成名。
(6) 霍吉·卡迈克尔(1899~1981),美国自学成村的钢琴师、作曲家、歌手和演员。
(7) 伊丽莎白·泰勒(1932~),美国电影女演员。
(8) 让·雷诺阿(1894~1979),法国著名电影导演。
(9) 乔治,赛兴斯·珀里(1910~1956),美国作家。
(10)安德烈·马尔罗(1931~1976),20 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在考古、艺术、政治活动方面也颇杰出。
(11)让·保尔·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
第十章 盛名面面观(1951~1962)
领奖的苦差使过去、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