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二爺來請(第2/3 页)
就剩下他二嬸子一個了,他比悠悠姥姥長兩輩,幾乎全村人都叫他二爺。
韓德福和哥哥韓德財名字期盼富貴,但二人從小父母雙亡,是奶奶一人帶著兄弟倆和大他倆十多歲的叔叔,靠乞討為生。
儘管吃了上頓沒下頓,飢一頓飽一頓的,但叔侄三人都是大個子,為了混口飽飯,也減輕奶奶的負擔,韓德財剛滿十四歲就參軍當了兵。
韓德福娶妻後倆口子闖關東,沒掙下家業缺落下了病根,他是老胃病,妻子類風濕。無法在寒冷的東北繼續生活,只好帶著一家7口回了老家。
村里為照顧他,讓他當了飼養員,並在牛屋旁給他蓋了三間西屋。養牛一天掙七個工分,和婦女勞力一樣。兒子年齡小,妻子常年吃藥,生活異常艱辛。
幸運的是四個閨女和一個兒子,都遺傳了父親的高個子母親的好相貌,誰看見都得夸句「長的真俊」。同時這一家子性格溫和敦厚,勤勞善良,加上他輩分高,受到全村人的敬重,在村里威信較高。
他哥哥韓德財在戰爭中雙腿致殘,在療養院與照顧他的女護工結婚,在得知弟弟回鄉定居後,也帶著妻女回到了家鄉。
韓德財每月都有固定的生活津貼,是非農業戶口,妻子也領著護工費,加上只有一個女兒,在六七十年代,生活還是相對容易的。他每月都從工資中擠出一部分接濟弟弟,使韓德福家的生活可以勉強的維持下去。
韓德福和悠悠家都是住大隊的房子,兩傢伙著一個大院,經常互相幫忙。二爺、二奶奶的身體在悠悠爸爸的醫治下得到好轉,家裡揭不開鍋時,也到悠悠家借一斗兩斗的麵粉應急。
有時家裡急得吃鹽點火的錢也沒有,連2分錢一盒的火柴也買不起,就等著悠悠家開始做飯了,用鐵杴端點明火回家當引火。
不過,二爺家幾個孩子大,悠悠兄妹小時,沒少幫著看孩子,就連出去玩也抱著悠悠兄妹。
悠悠爸媽都不在生產隊幹活,隊裡分點小東西,也是他們幫著帶回來,省了姥姥好多事,姥姥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遠親不如近鄰。」
「秀芹,明天二妮回門,他公公找了領客(讀音:kei,方言女婿叫客),還得麻煩你給擺席面,你也清楚家裡的情況,就多費點心思給湊合吧。」
韓得福說明了來意,他二閨女桂花,於年前臘月二十六,嫁給了袁莊村支書的兒子。
「行,二爺您說說家裡有什麼東西,咱先合計一下。」姥姥答應的十分爽快。
「二妮成親時她婆家拿來的十斤連刀肉留下一半,過年就剁了半斤肉餡包餃子,剩下的沒捨得吃都放著那。年三十殺了一隻雞,還有二十多個雞蛋,年前隊裡分了五斤油,又用芝麻換了二兩香油,還有幾顆白菜蘿蔔,俺大哥給了一斤白糖。」二奶奶把家裡的東西說了一遍。
「現在初二待(招待)新客都時興八頂八的席面,八個盤子八個碗,為了俺二姑今後在婆家能站住腳,咱得湊出十六個菜來。」姥姥接著說道。
「先說八個盤子,清燉雞、四喜丸子、沒有鮮魚我家有曬乾的小鹹魚,掛上糊湊個炸焦魚。糖菜做油炸油(肥肉泥加蛋清做成丸子放油里炸成內空的圓球,外面掛上白糖,香甜酥脆,非常可口),琉璃饃(白饃切方條油炸,外面掛上熬好的糖汁,晶瑩剔透,脆甜可口)。涼菜做涼拌白菜心、糖醋白蘿蔔。還差一個就用雞蛋做個雞蛋包肉。」姥姥扳著手指邊說邊數。
「八個碗就好湊了,紅燒肉、炸酥肉、滑肉、肉丸子、蘿蔔丸子、海帶、金針、白菜粉條,夠了。」
悠悠看著姥姥滿眼冒星星,超級佩服,這麼點東西姥姥楞給湊出個聽起來比較上檔次的大席面。
「家裡沒買海帶和金針。」二奶奶小聲的說,有些不好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