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福本子(第1/3 页)
布織完了,姥姥又張羅著給悠悠兄妹三個做深鞋。深鞋是春秋天穿的單鞋,因鞋幫較深就叫深鞋,反之夏天穿的單鞋鞋幫較淺則叫淺鞋。拿出去年的鞋一比量,都小的不能穿了。
姥姥找出家裡破的不能穿舊衣服,撕成大大小小的布片,洗乾淨曬乾,按大小分別摞在一起,捲成一捆捆的碎布卷。
找出一小捆麻紕(pi)子,剪成一尺長短,用木梳一點點梳散成麻瓤子,整齊的擺放在簸褀里。梳完了,姥姥找了個好晴天,喊上二奶奶幫忙,倆人在院子裡打袼褙。
先碴(cha,煮的意思)了一鍋高粱面的稀糊塗(粥),摘下兩個門板,兩頭用凳子架在向陽處,上面用水洗刷乾淨。先抹上糊塗,用大塊的碎布平整的鋪上一層,在布上把麻瓤子一層層的鋪上去,用糊塗抹透粘在一起,麻袼褙打好了。
再打布袼褙,就是把三層布平整的用糊塗黏在一起,做鞋底用。有抬出一個案板桌,打了一桌面兩層的布袼褙,用來做鞋幫。
悠悠問姥姥為什麼不用白麵糊塗,姥姥告訴她,白面的粘性太大,做(zou)活吸針費手勁,高粱面的正好。
中午放了學,媽媽做飯,讓姥爺和爸爸看著代銷點,姥姥拿了幾張信紙去大舅媽家給兄妹仨緹(ti)鞋樣,悠悠和迪迪在後面當跟腳狗。
大舅媽知道了姥姥的來意,趕忙在抽屜里拿出「福本子」,悠悠馬上被吸引住了。
「福本子」用深藍的麻布做封面,上面有原色的麻布貼布畫,簡樸而大氣,上下封面用兩個琵琶扣扣住。打開封面,裡面是a4大小的一摞宣紙,紙頁間夾著一家人的鞋樣。
隔幾頁空白紙就有一張木刻版畫,有:《天官賜福》、《連年有餘》、《富貴滿堂》、《榮華富貴》《蓮生貴子》《蓮花童子》《五子登科》《和合美滿》《加官進祿》等傳統圖案,古樸俊秀,明朗樸實,粗獷豪放,風格各異。
悠悠用意念聯繫上智腦,很快就找到了「福本子」的有關內容。「福本子」也稱「書夾子」、「書本子」,是一種獨特的民間美術形式。主要是用尺長的小型民俗畫裝訂成冊,外表用家織的藍色土布做成包裹的封皮,以訂綴的扣鼻扣眼兒作為連接。
外形來看儼然一本精美的線裝書冊,故當地人稱之為「書本子」。名稱的由來可能與方言發音有關,當地人發「書」之音即為「福」,所以「書本子」也就變成了「福本子」,依諧音也有幸福之本的美好寓意,是女兒陪嫁必須物件。
福本子中民俗畫製作的手法有木版套印、套印加部分手繪、純手繪三種,在同一本中一般會混合使用其中的兩種技法或只用手繪,畫作的題材一般為農村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地方戲曲、紙牌等。
畫作的構圖一般會採用扇形構圖,這與當地的實用情況有關,這些作坊一般會在夏天印畫製作扇面,而在冬天或者不需制扇時裝訂福本子。
福本子一般被用來夾放鞋樣、繡花花樣、縫補繡花用線等等女紅物件。另外,福本子作為民間夾放女紅的實用工具,延續的時間較長,從清代、民國以至文革之前還都在使用。
動亂期間,福本子被當成「四舊」收繳燒毀,作坊關閉。不過分散在千家萬戶的福本子仍有許多留存。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福本子慢慢被人們遺失,存世的相當稀少,被收藏家逐漸重視,從鄉間進入研究者和收藏家的視野,列入文化遺產,價格節節攀升,還闖進拍賣的行列。
看到這些,悠悠就動開了腦筋,怎樣才能將福本子這一文化遺產拯救進自己的空間去。
第章小矮人,車軲轆,不會幹活也喜人
「悠悠,還要花鞋不?」大妗子的問話打亂了悠悠的深思,思路馬上轉換到美輪美奐的繡花鞋上。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