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2/3 页)
生了變化。冷戰時期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方陣營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政治與意識形態方面的衝突,就美蘇兩國來說,都有遼闊的國土和眾多的人口,都可以主要依靠國內的資源和市場實現經濟的長期發展,這與一戰和二戰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是為了爭奪海外資源與市場而結成軍事同盟,乃至發動戰爭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原有的世界格局之所以被稱之為&ldo;冷戰&rdo;,而不會演化成世界大戰的本質原因。
但是在冷戰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與政治發展不平衡的規律仍然在起作用。在西方陣營內部也始終醞釀著新的矛盾。特別是日本和德國戰後的崛起,使它們的經濟實力在戰後短短几十年內迅速接近美國。但是在冷戰時期,西方各國始終受到前蘇聯的軍事威脅,需要尋求美國的軍事保護,因此美國是西方陣營中的&ldo;老大&rdo;,說話可以算數,西方各國也要讓出部分經濟利益,換取美國的軍事保護。
冷戰結束,西方共同的敵人消失了,朋友關係立即發生變化,西方陣營中過去被政治與意識形態衝突所長期掩蓋的經濟利益矛盾立即突出出來,上升到首要位置。有人說冷戰後的世界格局是&ldo;一超多強&rdo;,就是說世界只有一個超級大國‐‐美國,但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實際只超在軍事上,就經濟實力來說,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歐盟12國的經濟實力就已超過了美國,日本以一國的實力已經達到美國的40%。所以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發展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就使得冷戰結束後的歐洲國家,敢於站起來立即對美國發出挑戰,歐盟的出現,正是歐洲人要擺脫美國的長期控制,在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上尋求獨立的意志表現。歐洲人為什麼要構造一個具有排他性的共同經濟區域?是因為歐盟各國處在共同的地域之上,產業結構、經濟貿易聯繫特別密切,但是卻被國界分割成十幾個國家,並且因為國界的存在,限制了生產要素在全歐洲的自由流動以及產業的整合,使歐洲企業的發展和研究開發經費的使用都長期處在分散狀態,而難以同美、日抗衡。例如在歐洲,即使像德、法這樣的大國,其最大的公司與美、日的一流公司相比較,也只能算二流公司,由此在國際競爭中打了許多敗仗,如航天、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晶片等產業的發展,都在與美、日的競爭中逐步敗在下風,歐洲人痛感到這一點,所以願意忍受為統一貨幣所必需的長期宏觀緊縮的痛苦,願意向歐盟出讓部分國家主權,以尋求歐洲的統一。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