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1/4 页)
客栈、会馆早已无法安置,迟来的士子便结伴搭伙往城外另觅住处。
玉清观所在的辟邪村,离府城不过十几里,自然也有不少读书人前来问询。村内人口本不多,哪有可安置这班秀才公的地方。
村里的保长乃想到玉清观,对几个借宿的秀才道:“本村地方逼仄,庄户人家又不大干净,怕污染了各位秀才老爷的眼。本村倒是有一座庵堂,占地颇广,里面修行的师父虽不大与村民走动,日常村里有了难事,也是愿意帮忙的。诸位秀才老爷若是能礼敬三宝,不打搅出家人清修,前去借宿,倒也未尝不可!就怕那里是尼庵,男女有别,未必答应!”(未完待续。。)
ps: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周更的扑街货,233333
正文 第四卷 第十回 玉清观士子寻香
如今虽是大明中兴,一番太平景象,自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人心最是难测,近世以降,王氏心学又遍传宇内,些许附庸风雅的儒门败类,只得其形而失其神,打着心性自由的旗号,往往行那淫奔苟且之事。
这帮士子中多是良善醇厚之辈,唯独有两个川南眉山县的秀才,一个唤作李望仁,一个唤作赵悟义的,向来是花丛老手、青楼熟客,听闻此间居然还有处僻静的尼庵,心中窃喜,对视一笑。
那李望仁抢先接口道:“保长何须顾虑?我等俱是饱读诗书、谨守礼教的儒生,怎么会有狂妄出格的举动呢?快带我等前去求宿吧!”
赵悟义也忙笑道:“诸位同年,我等立身以正,怕什么流言蜚语?此处离着府城也算不远,来往方便,又十分清幽,离着开试尚有大半月,于此梵音禅唱中,温习诗书,也算一大乐事。诸位以为如何?”
内里个别老成持重的还想另觅住处,耐不住李、赵二人撺掇起哄,又劝说道,若是庵中不允,再作打算。众人均无可无不可,便当即议定,由保长领着,前去庵堂借宿。
自素因师太离开,玉清外出访友,尚未回转。主持庵中事务的乃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佛婆。她原是孀居寡妇,因为无有依靠,流落街头。正好偶遇玉清师太,一时怜她,便接引到庵中。因看她尘心未去,不是释门弟子,玉清师太便叫她只负责照顾庵中十几个年轻女尼的衣食起居,余事并不叫她。
屈指算来也有将近二十年光景。玉清看她向来安分守纪,无有差错,便放心将庵中大小事务均托付给她。老佛婆虽年衰身亏,不能修法,可在玉清师太影响下。静心凝神,导引服饵,倒还精神矍铄,腿脚硬朗。因为玉清师太信任,诸多剑侠飞仙高来高去的事情,也不刻意瞒他。
等本村保正叩门求见。当面陈说来由,老佛婆不禁犯难道:“保正大爷见谅,虽说佛门慈悲,可我们这个庵堂一来均是女流,又兼年轻。如何能容得下这般多的秀才相公?况且当家师太外出会友化缘,未知归期,我如何能擅自做主呢?”
赵悟义忙上前躬身施礼道:“老人家勿忧,我等不过借宿外间厢房几日,一应饮食也不劳烦,俱由村里安排,等到了应考之期,自然早去。愿为庵中多添些香油钱!”
玉清观哪里在乎银钱。听赵悟义这般说法,老佛婆反更加犹豫了!
李望仁颇有心机,看她面有难色。心思一转,也忙改口劝道:“老人家礼佛之人,自然是慈悲为怀的。我等本不愿为难,只是天色渐晚,再要回转成都,怕早错过城门关闭的时间。我等俱是应试生员。手无缚鸡之力,昨天刚入处暑。露宿荒郊,我等衣被单薄。夜间凉意已生,受了风寒如何挨过?不如请暂住一宿,明天再回成都!”
保正也劝道:“贵庵的师太一向都是慈悲和气的,你等帮着这些个秀才老爷,若是中举,也是贵庵功德一件呢!”
老佛婆听见“功德”二字,心中一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