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天下公平(第2/2 页)
。”
不错,听得徐丹这么一说,沈灵立刻醍醐灌顶,明白了过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
李斯很顺利的就制定了钱币、长度、容量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一时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就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顺手就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是并没有确切的数目。
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总数十六,作为标准,于是定下了一斤等于十六两。
而民间则迅速将这种十六两叫做十六金星秤,十六金星是指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合而成。
这样的目的是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少一两无福,短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自此,十六两称和天圆地方的秦半两铜钱一样,一直由秦朝到新社会成立之初,沿用了两千多年。
南宋时,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中编造了“斤价求两价”的歌诀: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意思就是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
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更是在自己的《算学启蒙》一书中,将它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单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同时保留市制。
而在市制中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起来比较麻烦,因此,改为十两为一斤。
两个人相视后,哈哈一笑,终是明了。
经过数个小时的奔波,最终顺利的返回了孟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