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唐盛世到安史之乱 > 第66章 三辽城

第66章 三辽城(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大唐:从安史之乱开始逐鹿天下崩铁:格拉默令使穿越虫族,情感主播登顶虫王路四合院:开局绑定最强加点系统我是正德帝我,十世好人,是个反派雪豹:靠着抢劫打造最强精锐团锦绣大明火影:博人回到疾风传唐哀帝,中兴大唐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垂钓黑影面具,我成了暗黑之主精灵之我是坂木老大穿书后,姐妹把我娘亲拐跑了四合院之何雨柱强势归来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红袖山河志离谱!你萌系灵植比龙系还猛?调查我孙连城,你侯亮平够格吗?明朝那些事儿

五万禁军经过战斗减员只剩下三万五千人,另有五千禁军护送伤员和骨灰已经返回,还有两万禁军押送二十五万俘虏前往辽东郡和辽西郡。

目前殷无咎身边只剩下一万禁军。

他选择在辽泽以北筑造三座城池,以“一”字形进行展开,每座城池相距一百里,借此消化掉契丹地盘,避免让其他游牧胡人或者渔猎部族抢去。

幸好殷无咎通过以战养战抢夺到大量物资,不然的话,仅靠辽州地区运输粮草只怕都要饿死,毕竟现在辽河还没解冻。

辽州大部分粮草都是来自青州地区。

青州各郡通过海运把粮草物资运往辽州,配合幽州地区一起海运提供后勤补给,这些粮草军械全部聚集在阳乐县。

阳乐县作为辽西郡的治所,地理位置依托白狼水(现今大凌河)作为天然防线,这是辽州夏军的后勤基地,这里停靠着幽、冀、青三州运粮船,源源不断为辽州大军提供粮草物资。

冷兵器时代行军打仗必须依靠水路或者海路运粮,陆运成本太过离谱,差不多相当于水运成本的二十倍左右,而且随着距离越远成本还会越大。

例如阳乐县驻军一万人马,一年下来人吃马嚼大约需要消耗十二万石粮草。

按照从榆关守捉城(现今山海关)到阳乐县大约五百里地,每天粮车行走五十里地,那就至少需要十天左右,来回一趟则是二十天时间。

夏军一个辎重营下辖六百名士兵,拥有八十辆粮车,每辆粮车能够运载十二石粮草,折合下来每个辎重营可以携带九百六十石粮草,这差不多就是一万人马三日之粮。

这就代表着一万人马需要七个辎重营,运粮士兵四千两百人和五百六十辆粮车才能完全满足后勤需求,这就是采取路运的弊端,成本之大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因此没人愿意通过陆路运输粮草物资,顶多就是短距离中转下而已。

反观水运和海运的成本优势非常巨大。

一年只需要通过海运六十船次,每个船次携带两千石粮草,而且只需要上百名船员即可,到岸之后再找人前来卸货。

一直以来,很多人好奇中原地区行军打仗动辄数十万人,还以为这是在胡说八道,殊不知人家那是通过水网密布的水路运粮,故而才能动员这么多士兵。

在铁路运输还没出现的冷兵器时代,水运和陆运两者成本显而易见。

殷无咎就是考虑到后勤成本压力太大,他才在凉州地区采取战略防御,暂时不要去惦记西域地区。

面对这种后勤压力,敌我双方就是谁进攻谁吃亏。

行军打仗必须考虑到后勤成本,不然朝廷国库再有钱也会折腾完。

因此殷无咎行军打仗从不脱离水路运粮,否则他就只能以战养战就敌于粮。

但是这样终究也不是办法,毕竟敌人粮食也会吃光。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为今之计只能在辽州地区大举屯田,这样才能减轻夏军将士的后勤压力。

这次殷无咎为辽州夏军抓来二十五万俘虏,希望郭子仪他能好好利用这些免费劳动力。

天宝年间,辽西地区的柳城郡编有九百九十七户,三千七百八十九人,大唐帝国在这里几乎没剩下多少汉人。

去年辽州地区经过登记造册,包括奴婢和军队在内编有五万六千户,二十二万五千人,良田四百五十三万亩。

如今加上二十五万俘虏奴隶,辽州各郡拥有四十七万五千人,其中大约六成人口都是外族胡人,汉家儿郎仅有十九万人。

值得一提,大部分汉家儿郎皆为军队家属,以前并没进行编户齐民,因此大唐朝廷在东北地区的人口数量才会如此之少。

目录
综漫:手握穿界门,降临异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