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人心向学百年计,老先生言破天机(第2/4 页)
那人言辞恳切,字字珠玑,“昔日科举,虽为选拔人才之道,却不幸沦为贪腐之徒的温床,金钱之下,状元、榜眼、探花,皆可明码标价,实乃国家之耻,士子之痛。”
此番话语,如同清泉流过心田,让朱由检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他知道,前路虽长且艰,但唯有正本清源,方能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让学问真正成为照亮国家未来的明灯。
“如今皇上这一改革便没有了状元榜眼,探花之称。平民百姓出头之日更是指日可待。”一名官员激动地说道。
“是啊!以往读书都是贵族人士才可以去。现在平头百姓自然也能参与其中。”另一名官员附和道。
“各位,皇帝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要培养出多少有能力之人,而是要提高整个大明的综合实力。”一名老者缓缓说道。
“且说那,直进城外斩杀一千多名贪官,那就是皇帝在向天下百姓宣告要还大龄一个,朗朗乾坤。”一名年轻官员激昂地说道。
“好一个朗朗乾坤。”有人接口,“若是那学府继续无人问津,又该如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朱由检听到这里,瞬间来了精神。这个问题正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如果学府没有人愿意去上学,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他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老者的声音带着几分沧桑与智慧,缓缓道出这不同寻常的见解:“老夫虽才疏学浅,却斗胆献策。试想,若学府门前门可罗雀,不若另辟蹊径,以赋税之轻重,激人心之所向。试想之,若您家中小儿未踏入学府门槛,便需额外承担一笔不菲之资,此情此景之下,您岂会不倾尽全力,引领子女步入那知识的殿堂?”
言及此处,朱由检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亮光,仿佛夜空中最亮的星辰,被老者的话语悄然点亮。他深知,此计虽非长久之策,却也能在短期内,如春风化雨,催生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求学景象。
细细思量,前期之成效,自是不言而喻。那些率先响应,让子女步入学府的家庭,必将率先品尝到知识带来的甘甜果实。而这份甘甜,又会如同涟漪般扩散开来,影响并带动着周围的人。如此,后续之路,即便偶有波折,亦难再掀起大的风浪。
毕竟,人心向“老先生,关于入学之事,你可有何办法?”朱由检问道。
“老朽尚无办法。”老先生说道。
“刚才听老先生所言。令在下茅塞顿开。”朱由检说道:“如不用强硬手段。如何能让百姓自愿入学?”
“法子倒是有一个。但是不知天子采不采纳?”老先生抿了一口茶,若有所思。
“老先生快快请讲,如今学府已经建好,问题是要让百姓能够心甘情愿的送孩子前来就学。”
朱由检为此事是茶饭不思。
想要改变一个国家就彻底从百姓开始。
这样的改变才能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改变。
即使是打下一片疆土,倘若没有人前的守卫,很快便又要被人夺走。
即使是自己使用强硬手段将这个国家带进一个盛世,今后也会衰败。
“老朽初步设想,但凡送孩子前来就学之人,便可得到一两银子的赏银。进入学府之后便不可退学,必须达到六年期满。”老先生侃侃而谈。
朱由检也是赫然开朗。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有一点好处,老百姓自然愿意。并且受益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感谢老先生赐教。”朱由检一脸笑意的离开茶学,一旦风气形成,便如江河之水,浩浩荡荡,不可阻挡。老者之言,虽简朴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远见,让朱由检心中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教育之繁荣景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