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临危受命战闯王,力挽狂澜于既倒(第1/3 页)
李自成,这位自民间崛起的闯王,其韬略与勇武,确是名震四方,非虚名所能尽述。仅凭十八勇士为基,他竟能在西北大地,燎原之火般铸就了一支势不可挡的劲旅,其军事才能与号召力,令人叹为观止。
若任由这股力量自由滋长,历史的轮回恐将再次上演,重演那令人扼腕的悲歌。朱由检,这位大明末代帝王,心中明镜高悬,深知帝国的倾颓,非单是外患建奴之过,而更在于内忧——李自成这股不可小觑的民间力量,才是动摇国本、加速王朝衰败的关键所在。
试想,若无李自成横空出世,大明或许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其辉煌,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篇章。但现实残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容假设。而今,面对如此劲敌,朱由检深知,对李自成的应对,需精心布局,步步为营,方能有一丝转机,挽回这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
于是,他暗下决心,不仅要巩固内政,更需调兵遣将,布下天罗地网,誓要在这乱世之中,为大明寻得一线生机,不让历史重演,不让先辈基业,毁于一旦。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清军欲叩关而入,其路绝非坦途。假若李自成未曾将吴三桂逼至绝境,令其怒而反戈,满清的铁蹄或许难以如此轻易地踏破中原的宁静。
朱由检的心中,宛如织就了一张错综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谨慎斟酌。若任由李自成势力坐大,自可暂时作为抵御外侮的屏障,抵御那来自关外的虎狼之师,但长远观之,这股力量终将化作大明江山内患的暗流,威胁皇权,动摇国本。
反之,若此刻仓促对李自成用兵,无异于自乱阵脚。皇太极那狡黠的目光,早已穿透重重关隘,窥伺着中原的每一寸土地。他绝不会错过任何可乘之机,一旦大明与闯王交恶,他定会如豺狼般自边境突袭,趁火打劫,让大明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那时,便是真正的首尾难顾,危如累卵。
皇太极的骚扰,虽未至伤筋动骨,却如同那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着大明的元气与意志。而李自成,则是悬于头顶的另一把利剑,随时可能落下,斩断大明最后的希望。朱由检深知,这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每一步决策,都将影响大明的命运,乃至历史的走向。
若果真形成如此局面,朱由检苦心经营的这一切或将付诸东流。 故若欲对李自成兴兵,非得有周全之策不可。且绝不能使皇太极有机会骚扰己方大后方。 只是如今李香君已被派往台湾,若她能归来并渗入李自成内部,诸多事情便会顺遂许多。
李自成素来戒备森严,暗探想要潜入其中,真可谓难如登天。 暗探带回的消息不过是些皮毛,真正的内部情报实难获取。 此刻李香君亦是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台湾为荷兰人所占,沦为殖民地,其管控极为严苛,真乃“严城不易入,密网更难穿。”
李香君全然未能登陆,于船上被困数日后,仍是无计可施。 若要登岸,便会被视作奴隶般对待,毫无人身自由可言。失却人身自由的李香君,自是无法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她不敢贸然上岸,正在李香君踟蹰不前之际,忽得皇宫传来讯息。 “撤回!” 仅仅二字,却令李香君不得不放弃深入台湾岛内部的念想。盖因这是陛下亲书诏令其返回,唯有要事,陛下才会亲书急召李香君速归。
李香君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引领麾下众人撤离台湾岛。 此时的朱由检如坐针毡,坐立难安。 只因李自成已然发动攻势,其以势如破竹之势接连吞噬数座城池。如今李自成的声势愈发浩大,大有直捣中原之意。 天雄军与关宁铁骑不可轻易出兵。
若天雄军此次出师不利,未能克敌制胜,必然会影响全军士气,军心大乱。无论如何,天雄军的出击,务必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李自成的声势日益壮大,诸多之人欲求一个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