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页)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为吴伟。希望大家支持,诚提宝贵建议。
第一回 赴盛宴群雄会綦江
身为重庆府“麻乡约”二把头,王金山跻身社会名流,当然是件没有争议的事情。
只是一到夏天,这位五短身材的社会名流,总要毫无例外地穿一件袒胸露腹的粗布小褂,配以川东苦力常穿的吊腿黑粗布裤,更把一根粗黑的辫子盘在头顶,再罩上一条拧成麻花状的白毛巾,活脱就是川东常见的挑夫。
要不是肩膀头绣着象征“麻乡约”的凤鸟刺青,不认识他的人,根本不会想到,这位老兄竟然是赫赫有名的重庆“麻乡约”第二号人物。
“麻乡约”这个名头听起来既拗口又难懂,解释起来却很简单。
清朝初期,大批湖北麻城籍人士迁徙到四川东部,随即,这些移民就开始以“乡亲”的名义组织帮派,“麻乡约”应此而生。
据说,这个帮派内部有严格的规定,即便是湖广籍的移民,但非麻城祖籍就不能加入,“麻乡约”由此得名。
和其他江湖帮派不同,“麻乡约”以经商为主,主业是为川东的湖广籍移民转运物资、传递书信,日久天长,还控制了川东的挑夫业,但和川籍人交往极少。
道光中期,川东每个县城几乎都有“麻乡约”组织,他们不但和土生川人不往来,彼此之间也很少交往,均声称自己是“正宗”湖北麻城后裔,为争夺一些行业的控制权,他们不惜大打出手,在“乡情”这件温情外衣掩盖下,血腥事件不断上演。
咸丰年间,大批“麻乡约”开始衰亡,咸丰末年,只剩下綦江和重庆两家。
两相比较,实力最强的是重庆“麻乡约”。
其时,重庆麻乡约是川东最显赫的商帮,不仅川东地区运输业和挑夫业为其垄断,重庆城里的大客栈和大酒楼,也多为他们掌控,在重庆城,凡是肩膀上凤鸟刺青的人,黑道白道都要礼让三分。
但这天,王金山率领着三十名壮汉,抬一个大号猪笼,在綦江县城里招摇过市,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目。
这让王二把头大感扫兴。
说来也难怪,王二把头来得实在太早了。
凌晨的雾气还没散尽,这一票人马就开进距重庆一百多里的綦江县城。
这时綦江的街上,除了更夫,连狗都见不到一条。
那更夫也不过是个老眼昏花的老光棍,就算被王二把头的队伍唬得立刻清醒,赶紧到墙根立定并行注目礼,也无法让二把头得到想象中的*。
直到一行人寻到綦江“麻乡约”总堂门前,王二把头耀武扬威的愿望也没得到满足。
眼见綦江麻乡约总堂门楼上虽张灯结彩,但两扇乌黑的大门却紧闭着,情绪低落的王二把头不由骂道:“龟儿子麻义搞啥子嘛,撒帖子请人,啥子时候还不开门,老子来了,都没得地方喝口水!”
抬猪笼的一个汉子接腔说:“是咧,麻义这龟儿子,做事情小气得很!比咱堂口可差远喽!”
又有人说:“踢开门,把猪笼丢进去,让龟儿子们醒醒!”
王二把头听了,回头骂道:“鬼影子都没见到一个,闹起事情来起,给你看撒?”
那汉子不服,说:“那咱就傻儿一样站在这里等?”
王二把头火更大了,骂道:“人家长个脑壳,是用来算计的,你长个脑壳咧?是用来盛猪油撒?对面不是个茶馆?去,把门喊开撒,到里面坐起等!”
搭话的汉子就去街对面的茶馆叫门,拍了几下门板,里面却并没有人回应。
王把头骂道;“傻儿长了脚,还知道抬起踹门,你长个脚,就为了穿鞋撒?龟儿子是哪的斯文人?”
说着话,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