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1/2 页)
一切都是彼此聯繫著的,因此每一個原因,即使是很小的原因,它的結果也
會對整個行動的結局發生影響,都會使最後的結果有所改變,儘管改變得很
3
小。&rdo; 謀略,作為戰爭的主觀指導,必須全面地認識客觀條件中的諸種因素。
毛澤東說:客觀實際包括敵我雙方,&ldo;這兩方面都應該看成研究的對象,
1
只有我們的頭腦 (思想)才是研究的主體。&rdo;軍事謀略的客觀基礎是指除軍
事家主體條件之外的一切影響軍事活動過程和結果的各種因素。它包括制約
軍事活動的所有物質因素,如國家政治狀況、軍事力量、經濟、科技、自然
因素等,還包括軍事家主體條件之外各種影響軍事活動的精神因素,如民心、
士氣、心理等。同時,對方軍事家的脾性、能力及謀略也是我方軍事謀略的
1 《明太祖寶訓》卷五,《諭將士》。
1 《毛澤東選集》第445 頁。
2 《毛澤東選集》第446 頁。
3 《戰爭論》商務印書館1978 年7 月第 1 版第 148 頁。
1 《毛澤東選集》第166 頁。
客觀基礎,因為它們同樣是獨立於我方軍事家頭腦之外的客觀存在。定計用
謀,不僅要從客觀物質條件出發,還必須從群眾的情緒、軍隊的士氣的實際
出發,不僅要從我方的客觀實際出發,還必須從敵方的客觀實際出發。
劉伯承元帥則提出了著名的 &ldo;五行術&rdo;。他強調,指揮員&ldo;研究情況要
2
從任務、敵情、我軍、地形與時間的綜合估計考慮而定下決心。&rdo; 他諄諄告
誡我們, &ldo;五行&rdo;不定,輸得乾乾淨淨。
下面,我們將對謀略的諸種主要客觀因素作些分析。
二、謀略與政治
(一)戰爭一刻也離不開政治
《孫子》開宗明義地把&ldo;道&rdo;列為準備和進行戰爭的第一件大事。他的
所謂 &ldo;道&rdo;就是政治。
戰爭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克勞塞維茨說過: &ldo;戰爭不僅是一種政治行
為,而且是一種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繼續,是政治交往通過另一
1
種手段的實現。&rdo; &ldo;政治因素對制定整個戰爭計劃和戰局計劃,甚至往往對
制定會戰計劃,卻是有決定性影響的。&rdo;戰爭的政治目的決定著戰略方針。
例如美國的軍事戰略,服從於爭霸世界的政治目的。相反,我國的積極防禦
戰略,是由保衛社會主義國家的獨立完整的政治目的決定的。
打擊目標的選擇,有時直接服從戰爭政治目的。例如,抗美援朝後期,
我軍為達到停戰談判的目的,當英美不願停戰時,我們就以英美為打擊日標,
當英國及其它僕從國願意停戰談判而美軍不願談判時,我們就重點打美軍;
後來,李承晚破壞談判和協議,我們就重點打李偽軍。
(二)國家政治狀況
謀略制勝,莫貴於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孫子》說:&ldo;善用兵者,修
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rdo;戰國時期的兵家更明確地指出: &ldo;凡戰法必
3 4
本於政勝&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