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页)
心灵人格无关时,会于身、于家、于乡、于国、于天下不一定有益。当相对真理有益之时,对等之害不可避免。佛经上喻为“功德天”与“黑暗女”不离;老子称为“福兮祸之所伏。”现代科技是相对真理的认识,当我们在享用科技成果时,对等危害潜伏等待着我们,有的眼前已显现,如空气污染、水质污染、食品污染、人心污染等等。有的一时还未显现出其危害,如核燃料,现代人得利,子孙后代却遭殃。核废料通过地震、海洋巨变(如:南北两极变更位置)等意想不到的因素,总会祸患众生的。所以,人类应追求绝对真理的一相性,无害性(“利而不害”),利他性(“为而不争”),究竟性(彻底解脱)。
“物物者与物无际(能产生万物的“道”与万物没有界限),而物有际者(而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界限),所谓物际者也(这就是常说的物界面)。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不际者,无限之“道”也。“道”不际是指“道”无边也;际者,有限物也。“不际之际”,是无边有限也。无边的道中产生了有限的物。“际之不际者”,晃指有限之物存在于无边之道中。所以,“不际之际”就是“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庄子·知北游》)
庄子讲的有限之物存在于无限之道中,这种有限与无限的关系与爱因斯坦的宇宙有限无边论相似。一切万物都是人循业的自心现量,一切现出的物量皆依无相一相的道体来现,故道体虽现物象而本身不变。犹水中现月影而水体不变,镜中现影像而镜体不变。水月镜像有盈虚衰杀,但水与镜却无盈虚衰杀。在有限看来有盈虚衰杀的变化;在无限看,则来根本没有。这就说明了,一切相对事物的存在皆是暂时的、虚幻的、非本质的,于其认识,也是相对的真理。而无限的、永恒不变的、本质存在的绝对真实体,才是绝对真理的“存在”。
7、“道”无极性
“夷”、“希”、“微”都是用来表示“道”的属性的概念。“夷”者平也;平者,一相也;一相者,无见也,有见只能是二相。可见“视之不见名曰夷”,是表示“道”一相的非极性属性。见而无见是真见。佛陀讲:“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楞严经》)一相的真见不是二相的眼见。真见见时,无二相的能见所见。真见离于用眼所见,感官之见无法见到真见(见不能及)。佛陀又说:“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知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无有和合觉知之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热时炎相,乾闼婆城虚空之相。菩萨尔时得如是相,无贪恚痴,不闻不见,是名菩萨摩诃萨真实之相,安住实相。”(《大般涅槃经》)所以,老子的“视之不见”和佛陀的“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第一、三“见”为真见),“无有和合觉知之相”,“不闻不见,是名菩萨摩诃萨真实之相,安住实相”是同一个道理,真可谓“唯圣者与圣者相通”也!
“希”者,无也!老子讲“大音希声”,无声才是大声。凡有限皆是局部,而无限才是全体!全体、无限者大,部分、有限者小。只有无声才是无限之声,全体之声,故“大音希声”。可见“希”仍是表示道无声无响的非极性属性。
“微”者,摸不着也,无形也。“大象无形”,凡有形皆是有限、具体、有界、有相之物,只有无形无相才是无限、无界、无际的大象,大象就是“道”之象。
故“希”、“夷”、“微”三者都是表达“道”的非极性、无限性、无相性、一相性等的绝对真理之属性,都是描述绝待状态的,都是表示绝对存在的,都是老子以现量境证得的绝对属性。绝对的属性不能用相对的比量来表述,只可从现量境深入体悟体证。故用极性属性的语言思维无法把握,故不可思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