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ardens)的坎贝尔218高中,在他看来,米丽娅姆那种无情的看护最终诱发哈维萌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布鲁尔在谈到1990年代后期梦工厂(Dream Works)的奥斯卡最佳影片时,用一种诙谐的口吻说:“我看到她给他打电话时这样说:‘梦工厂的那些人算什么。他们怎么做得比你好?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母亲难道更称职吗?如果多给你一些激励,你也能行。’所有这些都刺激着哈维、挑战他要证明:‘我最出色,我是老大。’”
他们的父亲马克斯是一个珠宝雕刻匠,曾在曼哈顿的珠宝行工作过。在这两个男孩的朋友眼中,米丽娅姆是主事之人,她制订规则,恫吓丈夫。两个孩子跟马克斯在一起的时候,他总说:“你的妈妈,别怕她。”据布鲁尔说,这包含着对米丽娅姆的轻蔑,而孩子们则认为马克斯很酷。他承认自己犯过错误,而且用自己的失败经历来激励他们。又据布鲁尔说,他们从父母身边学到的教训是:“别像我们这样窝囊,别让任何人知道你不行,别让任何人拦你的路,如果有人拦了路就搞掉他们。”两个孩子显然把这些话都牢记在心。他们牢记在心里的另一个教诲就是必须自己闯世界。
马克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曾驻扎在开罗。敌对状态结束后,他仍然留在那里,跟巴勒斯坦的地下犹太复国主义者一起工作。哈维长大后研究了利昂·尤利斯(Leon Uris)的一些长篇小说。大屠杀故事把犹太人一律描述成受害者,被放进运送牲畜的车里,这让他感到耻辱。他所认同的犹太人应该把英国人从巴勒斯坦赶走,击退了一支阿拉伯大军的进攻,建立了以色列国。他有一次对《纽约时报》说:“如果不能当教授、律师、医生,就应该当一名人民的战士。你要很坚强。你也可以像约翰·韦恩(John Wayne)那样。”他很喜欢那部由黑名单上的编剧多尔顿·特朗博(Dalton Trumbo,1950年代受“非美活动委员会”的迫害,著名的“好莱坞十君子”之一,后逃往墨西哥——中文版编者注)改编自尤利斯的《出埃及记》(Exodus)的影片。“特朗博最伟大的主题就是少数人对付强权。”他说,“这是我一生的主题:你能够战胜强权。你可以跟大佬对抗,你最终会获胜。”成年后,他喜欢说:“我不是那种客客气气的犹太人。我要当那种犹太人,会说‘我要打趴你,杀了你,你这狗娘养的’。”对温氏兄弟最贴切的注释,打个比方说,也许是李安的《绿巨人》(The Hulk)和里奇·科恩(Rich Cohen)献给纽约犹太帮的抒情长诗《坚强的犹太人》(Tough Jews)。他们是迈耶·兰斯基(Meyer Lansky)而不是伍迪·艾伦(Woody Allen)。如果让温斯坦兄弟早生75年,他们也许会是海斯汀大道(Haseltine Avenue)上走私威士忌的人,或者跟杀手联盟的头目路易斯·赖普克(Louis Lepke)坐在一起玩牌的走卒。
《丑闻》的成功和其他刚取得收获的并没有使温氏兄弟的脾气有所改观。兄弟俩的火暴脾气依然如故,依然像骂人的恶魔,当众侮辱人的精湛技艺已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他们经常当着同事的面谩骂其他员工。1991年开始参与后期制作事务的斯图尔特·伯金说:“米拉麦克斯是以恐吓的手段经营的。他们喜欢威胁别人,总是吐沫飞溅地大喊大叫。”曾在米拉麦克斯做了3年市场协调负责人的艾米·哈特(Amy Hart)说:“人人都说他们是恶魔,这话千真万确。”
愤怒的艺术家 1989(7)
哈维永远与温文尔雅无缘,他会从墙上一把扯下电话,冲着话筒吼叫。他经常摔门推翻桌子。只要手能够得着,任何东西都可能充当他的武器——烟灰缸、书本、录音机、摆在桌上的家庭像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