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5 页)
,无后悔!”犹在耳旁。
高宗皇帝对百济王室进行了一番象征性训斥之后,进行特赦,并给予高规格的政治礼遇,这批包括王室成员在内的百济籍人士从此融入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内。
不久之后,扶余义慈去世,高宗皇帝特别下诏赐其为金紫光禄大夫、卫尉卿,并特许其旧臣送丧赴哭。扶余义慈被葬在大唐名将秦叔宝墓旁,唐朝人为其树碑立传。
日本使团在唐军平定百济捷报传至朝廷一个月后被解禁,在洛阳则天门,他们目睹了苏定方押解旧百济王扶余义慈等贵族成员班师回朝的情景。随后,日本使团离开洛阳,顺着西南季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苏定方归朝之后,留下左骁卫郎将刘仁愿率领一万唐军驻守泗沘城,暂时代理新罗军政事务,新罗方面则由王子金仁泰等率领七千新罗兵马配合镇守。
王文度作为大唐首任熊津都督,赴任之时已是第二年的3月。是年(公元661年),高宗皇帝改元龙朔。
李唐王朝的辉煌其实绝不限于贞观、开元这样的经典时代,显、龙年间也是一个不失铁血与尊严的伟大时代,甚至有其特别的神韵和内涵。所以一千多年之后,仍有海外著名李姓华人取名为“显龙”,这蕴含着一个深刻理解祖国历史的后人对其祖先的深沉怀念。
“龙朔”这样一个华丽威武的新年号并没有给当时的一位将军带来好运,他就是大唐首任熊津都督王文度。
王文度在公元656年攻打突厥的战事中,曾替高宗皇帝背了黑锅,被除名为民,后复拜左卫郎将——他却在赴任途中因病去世了。
随着百济王室正式向唐朝投降,百济虽然只能作为一个地理和历史名词存在,但这里还不太平,不仅不太平,这片土地还将见证中日之间的首次大对撞。
汴州尉氏籍(今河南尉氏)将军刘仁轨登场了,他在王文度病死之后奉诏任检校(代理)带方州刺史兼熊津道行军长史。
这位平民将军生于隋朝末年,身处乱世家境贫寒,但“恭谨好学”,买不起笔墨纸砚,就在地上书写,读书涉猎广泛,遍及文史古今。唐朝建立之后,新政权给了这样一个平民子弟施展才能的机遇,也成就了一代名将。
现在看来,刘仁轨将军当为千年以来“中国抗日第一将领”,这不仅是因为刘将军是第一位对日作战的中国将军,更是因为在他的策划和指挥下,中国军队取得了历史上第一次经典的对日完胜战役。这位将军是幸运的,他身历高祖、太宗、高宗、武后四朝。
在太宗之时,作为地方治安首长,刘仁轨就因不畏强权深获太宗赏识,由地方官而任朝官。高宗年间又因秉公耿直得罪了权臣李义府。公元660年 (唐显庆五年),高宗东征高句丽之时统水军,他督海运,负责后勤补给。年尾不宜出海之时,被上司李义府恶意催发,结果遭遇海上风浪,船覆。幸亏高宗皇帝明辨是非,虽将刘仁轨免职,却命其以白衣罪身随军效命。
刘仁轨部与刘仁愿驻军顺利会师。在刘仁轨的随行人员中,还有其政敌李义府的心腹,不仅对其进行掣肘,甚至劝刘仁愿不要分战功与他人,要寻找机会排挤刘仁轨。
刘仁愿并非蝇营狗苟之辈,并且与刘仁轨一见如故。二人虽皆为武将,但刘仁愿颇有儒将风范,英雄相惜,不仅没有加害于仁轨,反而对其信任有加,甚至将军事指挥大权交与仁轨。
七 日本在忙什么(3)
历史对这段佳话褒奖有加,《资治通鉴》有载为证:义府又讽刘仁愿使害之(指刘仁轨),仁愿不忍杀。
百济王扶余慈投降唐朝之后,百济旧地先后出现几支反叛力量; 他们退守到南部南岑、真岘(今韩国大田市附近)等城,或与唐罗联军形成静态对峙局面,或频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