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第1/2 页)
正如以上所說,埃及海軍立足于堅實而合理的計劃迎來了十月戰爭,並依靠高昂的士氣、周密的準備和建立在嚴格訓練基礎上的有效的作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以色列一方的軍事論文
十月戰爭的經驗教訓
以色列預備役中將戴維&iddot;埃拉扎爾[1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任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譯者注]
一、概況
十月戰爭給常規戰爭的理論原則帶來了許多有價值的經驗教訓。
這不外乎是因為在整個戰爭期間,極其廣泛地使用了西方和蘇聯陣營的現代化武器裝備。
阿方陸軍按照蘇軍的原則使用了蘇式武器,但其效率明顯低於武器設計上的標準。
另一方面,以軍使用了主要是美國製造的西方武器,而運用原則是自己的,許多方面與美陸軍的原則明顯不同。
雖說有這樣的條件,但十月戰爭仍是評價70年代初期東西兩大陣營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的絕好機會。
一般認為,分析戰爭的結果,特別是找出失敗的原因,以利改進,是很重要的。
但同一戰爭決不會重演,因此照搬過去某次成功經驗的拙劣作法必須避免。
我們所經歷過的戰爭,每次都是不同的。
以軍在六天戰爭中大獲全勝後,根據戰爭中的經驗教訓,改變了部隊的編制、武器裝備的種類和數量,以及作戰原則等,準備承受
1973年的戰爭。
阿方陸軍在此期間也有很大變化。
我不同意1967年我軍獲勝是由於當時整個阿軍沒有戰鬥力的見解。
倒是可以認為,勝利來自我軍的智慧、努力和堅強的意志,而決不是阿方的軟弱。
另外,不能認為1973年阿軍發生了劃時代的變化。他們在數量因素和計劃準備方面確有進步,但素質與我軍相比仍處劣勢。
戰爭初期,阿方由於實施了突然襲擊而獲得了戰略上的有利態勢,但這只不過持續了40個小時,爾後即逐漸喪失了主動權,只是由於大國提倡停戰,才倖免崩潰。
二、從受到突然襲擊引出的教訓
從阿方實施突然襲擊的效果中,我們應吸取的教訓主要在於國家戰略(政略)、戰略情報、作戰情報三個方面。本文只論及情報方面。
從收集到的有關阿軍動向的情報資料看是準確無誤的。確實,我們掌握了所需要的資料。
因此,遭受突然襲擊的原因,不是缺乏可靠的情報資料,而在於分析判斷,特別是對敵方企圖的錯誤判斷。
這個教訓,使我們再次認識到處理情報的重要性。
從軍事戰略(作戰)的角度看,沿國境線部署強大的部隊,是防止突然襲擊的有效措施。
在交戰國雙方都擁有強大武器的現代戰爭中,應把對方展開兵力和進入臨戰狀態看成是我方可能遭受進攻的徵候,據此我方政界作出需要採取軍事對策的判斷。
在這種情況下,判斷時更加重視軍事因素而不是政治因素,是很重要的。先敵發起進攻,是最有效的對策。
眾所周知,十月戰爭時,以陸軍未準備對敵實施先發制人的進攻。
以空軍雖處於隨時可以行動的態勢,但由於政治上的原因,未被允許那樣做。
三、質量優勢重於數量優勢
埃敘兩國和我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平均為3:1
(物力對比為4;1或2:1),即在所有方面,他們都占優勢。在今後的戰爭中,還可能出現這種狀態。
這次戰爭的結局,說明質量優勢此數量優勢重要。而質量是取決於各種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