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3 页)
&ldo;哈加納&rdo;的起源可以遠溯到土耳其統治時期。1920年12月,它作為猶太復國主義的地下軍事組織正式成立。最初按地方分權的方式分別負責各拓荒地區的警備。隨著與阿拉伯人衝突的激化,&ldo;哈加納&rdo;逐漸得到加強,中央集權的色彩也多了起來。1936年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暴動之後,&ldo;派爾馬契&rdo;[1
希伯萊語,意為&ldo;突擊隊&rdo;。‐‐譯者注]的創始人伊扎克&iddot;薩德在耶路撒冷建立了機動警備隊。此外,1937年為了警衛拓荒地,遷入拓荒地區的人們組織了自衛團。機動警備隊最大規模是連,下面編有排和班,1938年共有隊員1,000人。英軍情報軍官奧德&iddot;查理&iddot;溫蓋特上尉的游擊戰術,為這支機動警備隊的運用思想奠定了方向。溫蓋特上尉在本國政府的允許下,組織了一支由&ldo;哈加納&rdo;隊員和英國軍人組成的特種夜襲部隊,用來對付阿拉伯人的暴動。這支部隊的主要作戰方式就是打伏擊和&ldo;打了就跑&rdo;的戰術。1939年,熱情的猶太復國主義者溫蓋特上尉根據本國政府的命令調往非洲,但是他的思想卻在&ldo;哈加納&rdo;中紮下了根,1939年,機動警備隊、自衛團和特種夜襲隊三種常備警備部隊的總人數達到2,000餘人。同年9月,在特拉維夫猶太人社團下設置了&ldo;哈加納&rdo;總司令部。雅科夫&iddot;多利就任司令,但因多利體弱多病,作戰部長伊蓋爾&iddot;雅丁代行其職務。總司令部下設技術、計劃編成、教育訓練和指揮四個組,1947年以前一直在發揮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猶太人社團為必須擴大常備軍的形勢所迫,於1937年12月解散了原來的野戰連隊(fosh),重新組建了野戰部隊(hish),並決定在周末和暑期對13歲至25歲的青年進行軍事訓練;後來,在1944年末,英國政府在義大利首次組建了猶太旅。猶太旅雖然沒有取得什麼顯著的戰績,但卻為猶太人軍官提供了進行有組織的軍事訓練和體驗戰鬥生活的寶貴場所。在此之前,1941年,伊扎克&iddot;薩德(1890‐1952年)將&ldo;派爾馬契&rdo;部隊的野戰連隊和特種夜襲隊的隊員2,000人編成6個連,對他們開始了正規的訓練。1944年,在&ldo;派爾馬契&rdo;的組織中增設了航空小隊和海軍中隊。
正當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戰爭危機日益加深的時候,猶太社團的領導人本&iddot;古里安認為對付游擊隊的警備部隊已不敷使用,便立即著手組建正規的野戰軍。1947年中期,野戰部隊已達12,000人。為了提高進攻能力,將原來編為15個連的4,500名隊員改編成4個地區預備旅。其餘的5,000人仍以連為單位,主要擔負地區守備任務。
第六節 阿拉伯國家軍隊的實力
1948年5月15日開戰時,阿軍只有8個單位,總兵力達42,000人。其中考克吉指揮的阿拉伯解放軍為5,500人,候賽因指揮的救世軍
5,000人,黎巴嫩軍2,000人,敘利亞軍5,000人,外約旦軍7,500人,埃及軍5,000人,伊拉克軍1萬人,沙烏地阿拉伯軍兩個連。開戰前人們判斷阿拉伯人的總兵力超過10萬人,但開戰後查明這個數字被誇大了。據說阿拉伯總人口約有3,000萬人,但由於阿拉伯各國內部對立和爭奪領導權,結果一直到開戰前也未能把阿拉伯世界的力量集中起來。
本&iddot;古里安在開戰前判斷阿軍的總兵力為15萬人,但實際參戰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