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第1/2 页)
那三個最主要的城邦瑪雅潘、烏斯馬爾、奇岑伊扎,也沒能走完從對抗到整合的通向大一統
帝國之路。何況到了十四五世紀,瑪雅文明已經漸趨式微,怎麼會給16世紀初踏上新大陸
這個神秘半島的西班牙殖民者造成強大帝國的印象呢?
西班牙人輕易命名,便直觀上造成後來者的成見。很長一段時間,&ldo;帝國&rdo;一詞以訛傳
訛;甚至把瑪雅文明分為舊帝國和新帝國兩個時期,以9世紀末為界,這個學說也一直反映
在用中文印行的關於瑪雅文明的介紹文字中。但最近幾十年來,特別是經過四五十年代以來
對瑪雅地區的大規模考古挖掘以後,學術界已漸漸拋棄了舊帝國、新帝國的劃分法。代之以
較準確的四階段劃分:1形成時期(公元前3000至前1000年起,公元3世紀止),2古典
時期(公元3至9世紀),3後古典期(公元10至16世紀初),4西班牙征服時期。
在瑪雅歷史上,沒有埃及式的法老,沒有羅馬式的愷撒,沒有任何形式的獨裁者在任何
時期統治所有瑪雅人。各個城市中心之間是彼此獨立的。然而,他們又確實毫無疑問地都屬
於瑪雅人的指稱範圍,共享同一種語言、同一種宗教、同一種文化。
著名瑪雅研究專家莫利認為,瑪雅各城市之間的關係,大致類似於前6世紀至前2世紀
的希臘城邦,斯巴達、雅典和科林斯之間的關係;或者是13世紀至16世紀期間的義大利城
邦,維也納、熱那亞和佛羅倫斯。也就是說,在文化上它們是同一的,但是在政治上它們是
獨立的。
根據後古典時期的社會條件,可以推斷,古典時期的瑪雅是由一些獨立的城市中心組成。
它們之間的聯結方式可能是藉助一種鬆散的聯盟。這種建立在文化、語言、宗教連續性之上
的政治連續性推想,在邏輯上是說得通的。
從考古證據來看,古典時期不同地區出土的雕塑、建築和陶製品,都存在細微的差別。
有人認為,可以把這些現象同瑪雅人棄地休耕的傳統農業方式聯繫起來。從而提出這樣的假
設:瑪雅人間隔一段時間就必須集體遷移,尋找合適的新玉米地。由此,所謂瑪雅人的帝國,
實際上是同一群人在不同時期建立的若干聚居點的總和。
另一種說法將地區差異解釋為獨立的政治實體。這種觀點比前一種觀點普遍。在西班牙
入侵之前有3個主要的政治實體,它們是奇岑伊扎、烏斯馬爾和瑪雅潘。而在古典時期,根
據考古資料,似乎數量要更多些,可以確定的至少有四處:(1)中心地帶,由瓜地馬拉的
佩騰中北部、墨西哥南部和宏都拉斯組成,中心城市是蒂卡爾:(2)烏蘇馬辛塔河谷地,
中心城市可能是帕楞克;(3)東南部地區,中心城市是科潘;(4)西南部地區,主要政權
所在地可能是托尼那。
人口的流動,甚至大規模遷徙,在歷史上都是常有的事。事實上,沒有一個地區是絕對
封閉的。人種、語言、宗教、習俗、曆法、工藝以及其他文化因素,都處於不斷地交流、滲
透過程之中。瑪雅潘在後古典時期曾經為北部遷移來的托爾特克人占領,兩種文化在所有層
次上進行過一次大雜交。撇開這些突發事件不談,美洲各地區之間發達的商貿往來也一定為
文化傳播提供了方便之門。還有一種文化傳播形式是戰爭吞併,或強行的文化侵略,比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