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3 页)
樓身亡的有利證據。
[註:西元一九七五年。]
沒多久,警方在四層樓的校舍頂樓發現一雙擺放整齊的紅色高跟鞋,一旁有一封寫給情人的信。&ldo;乾脆殺了你,我也死算了&rdo;,潦草的字跡寫下預告死亡的訊息,信里充滿情緒性的字眼。筆跡鑑定結果確定這封信確實出自嶺舞子之手。
舞子從發現屍體的前天開始曠職,家中的信箱堆了兩天份的報紙。再對照司法解剖的結果推測,舞子應該是在三天前,也就是十二月九日晚間到隔日十號凌晨期間斷氣。校舍旁的杜鵑花叢,讓屍體整整躺了一天才被發現。
舞子遭男友拋棄,於是在深夜從頂樓墜樓自殺‐‐
大家相信事件就此破案了。假設寺尾當時接觸此案,他也會下同樣結論。動機、手段、屍體的傷痕,一切的證據都符合自殺的要件,它們毫無矛盾,串連成一直線。
然而,事情卻出現出乎意料的大逆轉。昨天深夜,一則密報傳到本廳的幹部耳里。&ldo;三個學生共謀,殺害女教師。&rdo;情報提供者這麼說,而且鐵口直斷主嫌就是喜多芳夫。情報來源是本廳幹部,因此該情報成了&ldo;可信度極高的內線消息&rdo;,並以驚人的速度傳遍櫻田門[注]的大樓內。
[註:日本警視廳所在地。]
然而,其中卻有個奇怪的現象。該情報指名道姓地指出命案兇手,但辦案人員卻不知道到底是誰提供這個訊息。據說接獲情報的人不僅是幹部,還相當接近高層,在下達辦案令時,並未透露情報提供者的姓名。
寺尾就是不滿這一點。
這種狀況偶爾會發生在財政界或法界相關的案件。這非關善惡司法,而是攸關擔任日本心臟部的細胞們明哲保身的問題,或是警界與各界競爭交易的結果。
但是,這個案件卻有別於此。不過是一個教師的個人起因單一案件,外部雜音沒有參入的餘地,況且很難想像一個小小教師的狹隘生活圈中,會出現阻礙辦案的有力人士。
這個命案發生在十五年前,困難度原本就比較高,再加上無法直接聽取情報提供者的供詞,這麼一來根本就沒有勝算。而且提供者也不可能昨晚才第一次取得這個情報。沉默多年後,特地在追訴時效前一天才向警方透露,其中的內幕到底是什麼?這也是剖析案件中不可或缺的要件,可是今天卻是自己人,本廳的高層隱瞞辦案最重要的訊息。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