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1/2 页)
他準備了一封信,交給身邊的隨從,是寫給五弟的。
信上寫了來趙國後的情況。
又寫到他看上了趙國的一支漢軍,描述了這支漢軍受到胡軍排擠,是個好機會,他將不惜一切代價勸降冉閔,介時帶閔軍殺回大燕國,只為一擊既勝。
隨從領了命,將把此信送去大燕國五爺的封地,親手交給五爺。
……
冉閔對他的防備心還是挺重的,既然這樣,慕容恪一門心思去招兵買馬。
這裡要科普一下,大燕國有三大貴族姓氏,分別是慕容、段氏、宇文。此時的宇文和段氏被慕容氏統一了,並且是慕容恪帶兵收復統一的。
在大燕國,慕容是皇族姓,段氏、宇文是貴族姓。
這個由鮮卑族建立的大燕國,被後世史學家稱為&ldo;鮮卑慕容燕&rdo;。
所以三大族姓的降兵看到慕容恪,就像看到新主,他們也很渴望重回故土,自從做了俘虜,他們流落在外十多二十年,有人已經客死異鄉,無限遺憾。
二十年來,他們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芽,拖兒帶女過得幸苦,大燕軍神親自來召回他們,並施以恩德,舊部的老人感動得嚎淘大哭,原來大燕國王並沒有忘了他們。
鄴城內分散居住的六個村落,慕容恪都走訪遍,其餘州郡縣城池,由隨從分批去。
離開大燕國時,慕容恪只帶了隨從十一人,現在的走訪工作量很大,只留一人跟隨在慕容恪身邊,其餘十人全部派遣出去了。
舊部里有不少新出生的男丁,這些男丁到了從軍的年齡,有部分進入大趙國當胡軍,有部分留在家務農。
各村首領都給慕容恪許諾,只要新主呼喚,我們這些老頭子拿上農俱沿路打出去,也要離開這大趙國,不要看我們老了,吃再多苦,我們也要舉家遷回大燕國。
在這裡,他們這種俘虜兵的身份,是三等民,只有去了大燕國,他們才是一等民,都盼著重拾鮮卑貴族的身份。
在大趙國,民分幾等,石虎一派的羯族人是一等民,普通少數民族是二等民,俘虜兵是三等民,漢人排最後。
……
石虎接到消息。
荊楚、揚州、徐州三地同時暴發叛亂,此次叛亂聲勢浩大,各地紛紛響應,總計叛軍二十餘萬。
石虎大怒,居然敢造反,速令閔軍前往鎮壓,降者發配涼城為奴,拒降者格殺無論。
冉閔整軍五萬,浩浩蕩蕩地向荊楚進發。
大軍出發,慕容恪坐在裝置主帥物資的戰車裡隨軍,跟小媳婦似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ldo;軍師&rdo;一職在軍隊裡,屬於&ldo;文官&rdo;,文官隨軍出征,待遇是不一樣的,不用與武將一起騎馬,可以坐車,慕容恪身邊的隨從反而能騎馬。
慕容恪挑開車蓋看著隨從,哭笑不得,他大燕軍神居然淪落到坐車出征的地步了,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隨從靠過來道:&ldo;四爺若是車裡坐得悶了,小人換馬上車,讓四爺來騎馬吧!?&rdo;
慕容恪卻無所謂的樣子:&ldo;不用,我是軍師,文官就要有文官的樣子,坐車也挺好的,我不累,你騎馬時看到好玩的,告訴我一聲,讓我也看看。&rdo;
隨從:&ldo;……&rdo;
慕容恪同意不插手軍務,對冉閔的任何安排都無異議。
二十餘萬叛軍,其實是手拿農具的農民,如何抗衡五萬正規軍!?更何況是百戰百勝的閔軍。
沿途各地叛軍紛紛後退,最後全部困於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