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页)
許光達在一野中被人稱之為&ldo;儒將&rdo;。這固然與他的&ldo;科班軍官&rdo;的學歷有關,同時也說明許光達作戰善於謀略。&ldo;心戰&rdo;是作戰中一個制勝的重要手段。我國著名的大軍事家孫武最先提出了&ldo;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rdo;的思想。許光達吸取了中國古代心戰思想的精髓,在作戰中善於把攻城與攻心相結合,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戰績。
1947年10月初,許光達率3縱隊兵臨清澗城下。清澗位於延安與綏德之間,是咸榆公路的要衝,也是威脅我黨中央腹地的一顆釘子。清澗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守城的是國民黨軍整編第76師,師長是廖昂,與許光達在黃埔軍校時是同班同學,分手20年後,兩人重新在戰場上面對面地較量了。作為攻方,許光達決定第一步掃清外圍,控制城外的制高點,第二步則在第1縱隊的配合下強攻清澗城。
10月6日,外圍作戰打響。我軍攻勢猛烈,爆豆似的槍聲打碎了晚秋的空寂。
敵人的反擊也很頑強,他們占據著有利地形,給我軍造成很大的困難。我軍發揚勇敢頑強的戰鬥作風,一連打了三天三夜,到10月9日,外圍作戰任務基本完成。
望著眼下處於平靜狀態的清澗城,許光達思忖起來:從目前情況看,外圍雖已基本掃清,但城裡的敵人還有相當大的實力,他們心存僥倖,等待援軍,因此會頑抗下去。若是強攻,我軍傷亡肯定要增大。在我軍已處優勢的情況下,許光達決定寫封信給廖昂,曉以利害,勸他投降。若廖昂降,兵不刃血;即使廖昂不肯投降,至少可以動搖他的軍心。於是,許光達掏出紙筆,給廖昂寫了這樣一封信:
廖昂兄:列夫無羔
你我由軍校畢業,分手已20年矣!不期在清澗相遇,真乃有緣。可惜,炮火連天,工事阻攔,你我只能隔城相望,不能握手言歡,實乃憾事!站在清澗城郊,不由得使我回想起與廖兄軍校同窗時的生活,那時,你我都是熱血青年,秉承總理遺願,致力軍事救國,渴望創功立業……歲月流逝,幾經滄桑,往事仍然歷歷在目。尤以在軍校填寫《學員政治面貌登記表》時的情景銘心刻骨,終生難忘。
眼下,我軍已將清澗城團團圍住,援軍也被我狙擊,也是b身難保。清澗是朝不保夕,破城在即。我念及與你同窗情誼,不忍親睹城破之日你身陷囹圄,故陳說利害,勸兄迷途知返,棄暗投明。
我黨的政策歷來是既往不咎,立功有賞。你若能率部起義,使生靈免遭塗炭,乃我民眾之大幸,望兄三思而行。
切!切!
同學許光達〔德華)
廖昂看到許光達的這封信後,心裡一陣驚悸。對於許光達,他是熟悉的,許光達外表雖文靜,內心卻極剛強。現在,他正指揮部隊攻打清澗。廖昂在心裡承認,許光達信上分析的形勢是事實。可他又抱僥倖心理,盼望胡宗南的援軍到來。怎麼辦呢?他拿不定主意。死守嗎?看來很難守住;投降嗎?又不甘心。廖昂的內心矛盾,又引起了部下的恐慌,他們私下裡議論紛紛,權衡著利弊。
一個部下說:&ldo;我們還是接受共軍的主張。放下武器吧!&rdo;
另一個部下反駁:&ldo;那怎麼行呢?投降有辱黨國軍人身分。&rdo;
廖昂開始也在左右搖擺,後來得知援軍已到清澗城西南地區,他又強硬起來,拒絕了投降。然而他的部下卻因他的左右搖擺而散亂了軍心,儘管廖昂後來嚴令抵抗,但許多人已無心戀戰了。
戰場上,一封致敵方主帥的區區數言簡訊,其威力大大超過了成百上千發炮彈。
廖昂沒有投降,許光達指揮部隊發起了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