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3 页)
隆慶帝終其一生,對這兩個女人都是又敬又愛‐‐又恨。隆慶帝十六歲就透過種種手段奪回了自己不容侵犯的皇權,然而直至年近而立,他才終於擺脫這兩個女人的控制。
年過半百的某日,午夜夢回,他起身對身邊的近侍嘆息:「生我者,太后,養我者,太皇太后,世間,再無人比她們了解朕。」因為了解,才會又敬又恨,因為了解,這一生,為了奪回皇權,為了在無情與血腥的爭端中活下去,他被這兩個人逼著放棄了很多東西。
後人對隆慶帝的評語是文武雙全,睿智決斷,是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一位無法被忽視的英武帝王。這位帝王和其他皇帝一樣有眾多嬪妃,甚至也有不少男寵,他看似博愛,又看似無情,然而記錄在冊的皇太后曾經的一句戲言卻道破天機。
「天下平安否,獨因一人,一人平安否,且看且待。」天下是否平安繁盛,都看皇帝能不能勤心朝政,要看皇帝能不能勤心朝政,就要看另一個人了。
那個人是誰?居然能左右帝王的心?可是不管後世人們再如何翻閱史書記載都得不到任何頭緒,只能知道有此一人,讓這位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頁的英武皇帝日夜牽掛。
太皇太后是位深謀遠慮的女人,也是隆慶帝這一生最為敬佩的人之一。
在他們孤兒寡母腹背受敵的時候,她選擇把皇權分交給當時威望最高、野心最盛、領兵最多的二文二武四位大臣,並不是無心之舉。
自古,文官武將從來都是相看不順眼,文官斥其胸無點墨野蠻行事,武將罵其紙上談兵百無一用。選擇把皇權各自分交四位文武大臣,目的之一就是加劇他們兩派的對立。
其二,這四個人都一樣野心勃勃,不甘屈居人後,即使表面上把酒言歡,其樂融融,暗地裡為了削減對方的勢力,達到最終目的,一定會想盡辦法相互動手腳使絆子,置對方於死地。不管最後成功的人是誰,他都首先要和對立的一派明爭暗鬥,事後,還要與同一派的另一位大將或官員爭奪剩下的權力。即使贏了,這個人也必定要付出相當大的人力財力,屆時,身心疲憊的他將要面對的是早已經蓄勢待發的皇室!
其三,之所以選擇把皇權分交四個人而不是這四個中的任何一個,最重要一點,就是怕其他三人選擇聯合來對付這一個人,這是一個需要四個人才能完成的大戲,缺一都極有可能步入敗局。對於已經沒有退路的當時的皇太后而言,她只能小心再小心。
當把皇權分交出去後,朝廷上下的每一步發展都如這個聰明的女人所料,文武兩派的對立逐漸明顯,他們挖空心思想整倒對方,完全沒精力去顧及皇室,更沒想到這對孤兒寡母還能翻出什麼花樣來!
是的,只要這對母子能等,低調的等待,成功的腳步總有一天會朝他們邁來。
可是唯一的親生骨肉的病死讓這位原本冷靜的女人瘋狂了,她對天發誓,她要報復!她再也等待不下去,時間每過一刻都是煎熬,她要親眼看著逼死自己兒子的人一個一個死去,她要他們統統陪葬!
這個女人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了當時年僅一歲的孫子身上。
隆慶帝登基的那一天,來朝拜新帝的群臣居然不足十人,而到來的這些大臣之中,更多的是來看熱鬧,看這個娃娃皇帝會不會在朝殿之上哭出來‐‐沒有人把沒有皇權如同傀儡般的皇室放在眼裡。
太皇太后知道這個消息,冷冷地笑。
史書完全沒有記載,野史也只是寥寥幾句,幼帝垂髫之齡,已通武藝,已通四書。
一個不到八歲的孩子,已通各種武術,已通連當時的讀書人都背得艱澀的四書五經,是需要何種堅持和毅力?
換現在的話講,這孩子肯定接受過斯巴達式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