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5 页)
,就可以和*人一样免除人头税。*至上主义再度蔓延,当地人对此深感不满,叛乱此起彼伏。
苏莱曼的后继者是第八代哈里发奥马尔(717—720年在位),在他当政的短短几年内是个例外——改宗信*教的人得以免除课税。然而没过多久,又恢复了*至上主义,粟特地区再次陷入纷争频发的状态。
为反抗*军队,中亚细亚的居民与突骑施联合起来。此时倭马亚王朝的衰退不只体现在中亚细亚的粟特地区,在整个*教世界,倭马亚王朝的权威正逐渐丧失。若是*政权尚有活力,库泰拔筑成的业绩本可以保留下来。可惜政权颓败,库泰拔的基业也随之消亡。
事态有进亦有退。
唐军击破了支持粟特及周边地区叛乱的突骑施,这给倭马亚王朝的中亚细亚统治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
突骑施没落是在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当时突骑施的可汗名叫吐火仙。突骑施曾经攻占唐朝管辖下的碎叶城,如前所述,这碎叶城据说就是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唐朝派出碛西节度使盖嘉运将军,志在夺回碎叶城。吐火仙出城应战,在唐军的猛攻之下落败而逃,最后在贺逻岭被俘。与此同时,疏勒镇守使夫蒙灵詧率部攻入怛逻斯城,接着又攻下了曳建城。
突骑施可汗吐火仙在被俘后第二年得到赦免,并被封为唐朝的左金吾大将军。当然这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名号,唐朝采取这样的怀柔政策,软硬兼施。在吐火仙之后,仍然在名目上保留了突骑施可汗的称号。而突骑施被唐军瓦解,实质上已经灭亡,至少它已丧失了作为军事集团的力量。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也就是说,存在于唐朝和*帝国之间的一股势力忽然间消失了踪影。
对唐朝而言,消灭了一个横行于边境的危险势力,想必西边从此可以太平无忧。而在倭马亚王朝的*帝国看来,中亚细亚居民的武力斗争失去了后盾,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但安心只是一时的,两国面对的新问题是两国从此不得不进行直接的接触。
当时倭马亚王朝的呼罗珊总督(管辖中亚细亚领地的长官)奈斯尔·伊本·赛亚尔可说是历代总督中最贤明的一位。面对国境相接的新邻国唐朝,他多次派出使节,结交和平友好的通商关系。
然而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倭马亚王朝正日渐走向衰落。反倭马亚王朝的阿拔斯派在中亚细亚一带活动频繁,就算奈斯尔·伊本·赛亚尔能力再强,也防不胜防。
西域之西的版图产生了新的格局。虽然同为*帝国,君主也都自称哈里发,但实体完全不同,因为政权从倭马亚家族转移到了阿拔斯家族。西方历史学家笼统地称之为萨拉森,但还是应该称作阿拔斯王朝。
唐朝把倭马亚王朝称为白衣大食,把阿拔斯王朝称为黑衣大食。
突骑施灭亡后,唐朝与*帝国成为邻国。十年之后,唐朝才得知对方的实体已发生变化。
无论哪个政权都乐意与邻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但如果邻国实力过于强大则令人担忧,只怕国境随时会有不稳的事态发生。说实话,邻国还是弱小为好,因为这样反而安全。为国防问题着想的时候,往往需要策划一些削弱邻国力量的谋略,另外在通商关系上也一样要尽量为本国谋求有利条件。
十 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12)
只要有国家间的利己主义存在,邻国双方就永远不可能有理想中的那种没有争端、融洽和美的关系。通常是不论大事小事,双方总存在若干矛盾,不时还会发生冲突。
从唐朝和*帝国的关系来看,唐朝也曾利用后者政权从白衣大食转向黑衣大食的机会,试图削弱对手的力量。在阿拔斯王朝代替倭马亚王朝统治中亚细亚西部时期,有迹象表明,唐朝曾支援过倭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