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New Generation(第2/3 页)
一个不切实际的梦。”
华莱士打了个哈哈,略过了这个话题,毕竟之前说过,莫谈政治。
“我相信美国观众对你都很好奇,为什么一个中国演员能拿到奥斯卡电影?”
他摇晃着脑袋,“你在欧洲实际上很有名气,圣丹斯、多伦多这些地方也经常可以看到你的电影。那么,你是出于什么原因拍摄美国电影的?因为向往好莱坞?”
“因为有趣吧。”
万年想了想,“我的第一部外语片,应该是跟哈维尔合作的《汤姆的农场旅行》。那是个我从来没接触过的角色类型,拍摄地在魁北克,我同样很陌生,出于好奇,我就接下了电影。
之后我跟妻子去圣丹斯旅行,见到了达米恩,顺势拿到了《爆裂鼓手》的剧本,之后的事情你也知道了。与其说我向往好莱坞,不如说我更想接触一些比较陌生,有趣的事情。”
“那你未来会在好莱坞发展吗?或者说,像是你那些同乡一样,传播中国文化?”华莱士坏笑道。
“这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是国外观众愿不愿意的问题。以前有个词,叫东方臆想。在西方文化体系中,东方的形象不够真实,但是根深蒂固。
即便我们想要把真实的情况拍摄出来,放到国际市场上,西方观众还是不买账。他们不想看到高楼大厦的中国,他们想看到竹林上飞舞的长袍大褂跟辫子。只能说,我们在努力,但路还很远。”
“所以你们选择在亚洲先开始行动?”
“对,我们有共同的文化内核,很多思想都是共通的。”
“但很多制片公司觉得你们抢占了市场。”
万年笑道,“来的都是客,我管他是谁。我们拍出电影,在市场上受到欢迎,难道也有错吗?”
“你刚才说,全世界的电影都一样,都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为什么?”
“因为市场,因为要生存,要赚钱。”万年喝口水,道,“电影是艺术,也是商品,需要投入自然也需要回报。既然一条路的投资收益稳,那走那条路的人肯定多,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很多人把青年影视看作是跟a24、焦点一样的独立电影公司,你同意吗?”
“一半一半吧,我们也会投资很多商业电影,比如《地心引力》,去年的《中国太阳》、《猎手》等等。独立电影我更多把它看作是给人才的投资和训练,独立必定是小成本的,有个人特色的,也是年轻人最适合学习和发现自己问题的电影类型。没人能上来就操作高成本的商业电影,除非他是个傀儡。”
华莱士不愧是西方记者,思路很明确,主要就是三部分:电影、商业、表演。
至于生活,拜托,这货的私生活有什么好挖的吗?
不过呢,人家还是提了一句,“我认识很多著名的演员,包括那位丹尼尔·戴·刘易斯,他们的个人生活,都相当的,”他顿了顿,“多彩。我很好奇,像你这样一个地位如此之高的人,为什么会选择一种,在一般人看来像是苦行一般的生活?”
这特么啥话,我当好人,难道也需要理由吗?
万年直接吐槽道,“英女王还能直接向法国宣战呢,她为什么不直接开战?有些事情,你能做,想做,但不一定就要去做。”
“那你还是想?”
那货被噎了一下,抿抿嘴没回话,只希望他别把这句话写在杂志上。
······
当晚,酒店房间里。
华莱士在灯下整理着采访的资料,本以为只是个单纯的演员采访,说说爱好生活未来发展就完了。
没想到一接触,还真发现了些东西。
就像他说的,这些日子,他接触了宁皓、郭凡、文木野、万倩,甚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