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部分(第3/5 页)
举荐则意味着势在必得的决心,当然,表达决心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实力。没有相称的实力为后盾,即使有决心那也必然会被别人打脸。
通政司参议不是什么有实权的要紧职务,李佑摆出了架势。别人也就犯不着和最近越发风生水起的他去争夺。故而最终还真让吴盛得到了通政司参议的位置,完成了由边荒知府向京官的转变。
却说这日,京师各衙门都有文书小吏去了通政司,他们是去抄邸报的。通政司摘抄奏章诏令编辑成邸报。而京师各衙门定时派小吏去通政司将邸报抄写回来,所以邸报的别称也叫邸抄,这是大明三百年来一贯的规矩。
但这个规矩却在今天被打破了。去通政司抄写邸报的小吏纷纷被告知明天再来。而且今后所有邸报抄写时间都向后推迟一日。
“怎么回事?”户部司务厅小吏魏无为转头问礼部的同行。却见对方也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像魏无为这种最底层的小吏确实只能莫名其妙,他们哪里猜得出其中关窍。魏先生回到户部时,在大门处蓦然发现,今天送到衙门的报纸再一次变成了两种。
创办以来从不断更的明理报是大家渐渐习以为常的,但那已经断更三期的真理报今天忽然又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倒也引起了注意。
魏先生慢了一步。没有抢到今天的明理报先睹为快,无奈之下顺手抢到一份相对较无聊的真理报。
他只看了一眼就大吃一惊,这真理报首页再也不是不知所谓道德说教,而是一条一条的消息。再细看几眼,他当即断定。真理报首页上的内容应该是从邸报挪来的!魏无为已经抄了五年邸报,对邸报文体文风极其熟悉,一看便知!
很多和魏先生一样的小吏此刻都恍然大悟,难怪今天不让他们抄邸报,原来关窍在这里。要将邸报内容搬到真理报上,借此强化真理报的功能性。
消息传开后,聪明人顿时联想起李佑保举那吴盛去通政司任右参议的事情奋斗在新明朝。莫非李佑的着眼点在这里?
经过打听,猜测便被证实了——那吴盛到了通政司,被分了管邸报的事务!所以这次抄写邸报被推迟。但却能抢先一步上了报纸,都足以说明李佑突然保举吴盛吴大人,果然是有预谋的布局。
“以李大人的强硬做派,邸报消息先发在真理报只怕要成为规矩。”户部小吏魏先生对同僚叹道,“若真如此,只需看送报上门的真理报便足矣。又何须多此一举去通政司抄写?只怕在下今后要少一桩差事了。”
闲得无聊的魏先生很有切身体会的感慨完毕,继续翻看手里的真理报。打开第二页,再次吓了一跳。
上面有个大标题,写着《山东广植棉物之良劣》,下面是一篇长长的文章,分析近年来山东地方棉花种植飞速增长的利弊。其实标题和内容没什么可说的,但标题与文章之间有一行字震动了读者,这是作者署名——武英殿大学士卢虚江。
六大宰辅之一卢阁老的政论策文?细想也不奇怪,真理报总裁官李佑与卢阁老宛如亲朋,卢阁老写篇文章来捧李佑的场,那再正常不过。
但是就算以卑微小吏魏无为的见识,也觉得哪里不对劲,很不对劲,非常不对劲。宰辅有六个,卢阁老并非首辅,在官报上这样明显的突出卢阁老,真的合适么?
不过这都是最高层大佬们的事情,魏先生只是简单地想了想便继续往后翻看。赫然又发现一篇标题为《阳春布德泽》的赋,好罢,依然是署名比标题和内容更令人惊讶,这次是文渊阁大学士杨临漳。
再往下看,又跳出一篇《论铨政官的自我修养》,看这标题就知道不是一般人能写的。扫视到署名处,果不其然,署名者是吏部尚书赵吴县。
无论是谁看完本期改版后的真理报,都会感叹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