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1/2 页)
蓋琮依舊語氣平緩:貴軍獲勝,我等已知矣。不過宇文化及那十幾萬人都是先帝(楊廣)的護衛親軍,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非同小可。退一步講,即便魏公的手下不輸給他們,倘若我們出兵夾擊,只怕勝負難料呵。
李密這回大笑了:勝敗兵家常事,縱然戰敗,有死而已,大丈夫豈是貪生怕死之輩!
蓋琮也笑了:魏公果然是人中豪傑,佩服佩服。不過,大丈夫立於當世,當建不世之勛,遇險境能屈能伸。倘若逞一時血氣之勇,不過一莽夫耳,百年之後,史籍上默默無聞。這樣的死法,有何意義?
李密收住了自己的笑容:大人有話不妨直說。
蓋琮:雖然你我雙方征戰多時,然而天下大亂,群雄紛爭,砍殺之事在所難免,算不得有何深仇大恨。而宇文化及則不然,此人弒君作亂,擁立偽帝,實在大逆不道,罪無可赦。魏公原本在大隋為官,被楊逆玄感所蒙蔽,以致身不由己,落寇草莽。但當今皇上乃寬厚之人,深愛魏公之才華,只恨不得共事。只要魏公願意歸順大隋,憑著魏公的才能和這麼多部下,還怕不能建立大功?出將入相只是遲早的事!
李密:你且容我想想……
其實也沒什麼好想的,李密的痛處早已被蓋琮說中,只是嘴上死撐罷了。
短暫的思考過後,李密上疏楊侗,請求歸降,表示願意討伐宇文化及贖罪。隨即被封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台行軍元帥,賜爵魏國公。
這官職聽著夠大,實是個虛銜,因為沒有給他補充一兵一卒。洛陽方面的用意,是讓他和宇文化及拼個兩敗俱傷(若干年後,宋江也是這麼被人利用的,可憐還心滿意足,以為總算是報效朝廷了),所謂驅虎吞狼之計。不管是誰勝誰敗,隋軍再收拾剩下的殘局,都會大大省力。
7月,已被改編為政府軍的李密部隊與宇文化及部隊在童山大戰,戰況空前激烈,李密也被流箭射中,幾乎沒命。幸虧猛將兄秦瓊秦叔寶竭力抵抗,率領人馬奮力反擊,終於再次擊退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沒占到多大便宜,於是駐紮下來,四處搜刮糧食,打算長期作戰。
征糧手段很黃很暴力,不肯交和交不出來的都是二話不說抓過來就打,到處雞飛狗跳,連他自己任命的官員都忍受不了。東郡副留守王軌原本負責看護宇文化及留下來的輜重行李,維持後方平安,可是宇文化及的征糧隊對官員和百姓一律平等,沒糧食就打,王軌也無法承受征糧隊的橫徵暴斂,決心棄暗投明,派許敬宗(這個當時不起眼的小人物後來可是大大的出息了,看過《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同學一定記憶深刻)晉見李密,表示投降。李密欣然接受,給宇文化及的屁股上也狠狠放了把復仇之火。
聽到後院失火,自個的行李全部變成李密的了,宇文化及不由大為恐慌。糧也不征了,仗也不打了,思前想後,帶著人馬往北逃竄,打算北漂發展。可是北漂不能保證一定有前途,洛陽城也是花花世界,宇文化及見過世面不稀罕,他的手下可大多是窮苦出身,思念故土,不想再東奔西跑,於是不少人就直接投降了李密。轉眼間,宇文化及的十幾萬手下逃的只剩下兩萬多殘兵敗將。
了解到宇文化及的等級一下子從一方諸侯墮落成山大王,李密也就放下心來,在留下一支防守部隊後返回洛陽,打算繼續他的招安生涯。
洛陽城內就如何處理李密問題上,因意見不一致分為兩派勢力:一派以內史令元文都為首,主張安撫李密,收為己用;另一派以鄭國公王世充為首,認為李密狡詐且頗有城府,不可招安,應儘快除去。
這時,李密擊退宇文化及的消息傳來,&ldo;眾大悅&rdo;,唯獨王世充悶悶不樂。他對部下說:&ldo;元文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