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页)
占據縣城後,李密繼續引兵東進,準備前往伊州,與舊部張善會合,再進一步召喚昔日舊部。唐政府行軍總管盛彥師識破了李密的意圖,搶先在他的必經之路熊耳山設下埋伏,措手不及的李密被斬殺於亂軍之中。就此一位曾經呼風喚雨的人物就此謝幕。
對於李密,史書最後給了他十六個字的評價:烏陽既升,爝火不息。狂哉李密,始亂終逆。
李密有見識,有才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從他的經歷看,應該不是一個甘願在唐朝安安分分做順民的人。《舊唐書》用了一個&ldo;狂&rdo;字來概括他,十分精煉。書中責怪李密不能為大唐盡心盡責,反而思圖叛逆,是自尋死路。但從後來的情況來看,其他被唐政府消滅的勢力中,只有像秦瓊、尉遲敬德等非政治領袖的將領才得以善終,其他首領級人物,不是戰死就是被活捉後砍頭。李密的做法,也很難去評價是非。畢竟當時的唐政府根基尚不牢固,又不是什麼&ldo;正統&rdo;,最終鹿死誰手還很難見分曉。
第八章 殊途同歸
李密死了,王世充心情大好‐‐再也沒人能在洛陽與他抗衡了。隨後野心也開始膨脹起來:先是逼楊侗下詔封自己為太尉,再進一步升為相國,總領百官,爵位升級為鄭王。
一些趨炎附勢之徒也紛紛攀附過來,其中拍馬屁最有&ldo;科學含量&rdo;的是一位名叫桓法嗣的道士。他獻上的是一幅圖和兩篇說明文章。圖中畫的是一個男人手持竹竿在趕羊,兩篇文章分別是《莊子人間世》、《德充符》。科學分析如下:
羊者,楊也,指隋朝皇帝姓楊;一根竹竿者,一干也,一加干是王;一根竹竿在羊後面,說的便是姓王的要取代姓楊的做皇帝。兩篇文章標題中分別取&ldo;世&rdo;和&ldo;充&rdo;兩個字,指的就是名字叫世充,而且具有&ldo;明受符命,德被人間&rdo;的偉大意義。所以合在一起就是上天要王世充當皇帝,大吉大利。
馬屁拍到這個地步,真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難得腦筋又這麼好。桓法嗣道士也因此火箭般被提拔為諫議大夫。
有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又有大權在手,王世充順理成章地逼著楊侗退了位,自己登基稱帝,國號大鄭。
在善後問題上,王世充沒有顯示出作為君王應有的氣度,而是為自己找來了弒主篡位的罵名:為根絕後患,王世充強迫楊侗喝毒酒自殺。可憐楊侗喝下毒酒還沒有斷氣,等不及的士兵們已經一擁而上,把年僅16歲的他活生生勒死在了佛像前。
當了皇帝不等於解決了問題,王世充和他家東面的鄰居、自稱夏王的竇建德一直打打殺殺,從來就沒有消停過,也騰不出手好好鞏固自己的基地。外部條件不利,內部條件也不咋樣。王世充為人陰險,之前已經活活把李密嚇得二次起義,對待自己的部下也是刻薄寡恩。表面上他歡迎所有人前來獻計獻策,還用小恩小惠來籠絡人心,實際上卻根本不願意接受任何人的意見,喜歡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來行事。
最能體現王世充水平的有兩件事:一是每次上朝,他都要苦口婆心地說上一大堆高尚的大道理來告誡文武百官,可是輪到自己去聽百官奏事時,卻又覺得政務繁瑣,且索然無味,於是哈欠連天,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搞得下面的人見皇帝這副模樣,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
二是王世充自詡親民,宣稱自己是為了給人民謀福利才當皇帝的。大家都知道,古代不要說皇帝,就是個七品芝麻官上街,都要有幾個人在前面敲著鑼,嘴裡大聲吆喝,再有幾個人舉著&ldo;肅靜&rdo;、&ldo;迴避&rdo;之類的牌子,就差把街上的人趕得一個不剩。王世充卻來了個裝模作樣,他上街時不要求大家迴避,只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