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2/2 页)
怖感的存在。一開始恐龍這個詞是在一八四一年時,由曼特爾的古生物學對手理查&iddot;歐文(ri插rd owen)所發明。這個當時新創的拉丁語雖然有「恐怖的(巨大)蜥蜴」之意,不過在翻成日語時將其視為「龍」,或許算是一種很理所當然的選擇。因為既然這個詞有「邪惡的」之涵義,那麼和八岐大蛇、龍虎的神話歸納在一起也許較容易讓日本人接受。
在十九世紀,人們進行土木建設或採煤作業時,如果發現恐龍的骨骼化石,通常會以為聖經和西洋神話里的龍(dragon)是存在於現實的生物。
英國是曼特爾和歐文這類學者的古生物學發祥地。不過值得讓人玩味的是英國(正確來說其實是英格蘭)傳說中的守護聖人‐‐聖喬治,同時也是大名鼎鼎的屠龍英雄。雖然故事中是個在現今的敘利亞殺死吐毒惡龍的聖人,不過拉裴爾還是畫出聖喬治騎著白馬以劍屠龍的創作。比較令人意外的就是畫裡的惡龍居然比聖喬治所騎的白馬還要小。
除了聖喬治這樣的聖人以外,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幻想神話、寓言詩歌都會談起英雄打敗惡龍的故事,而且通常也會用「史詩傳說」和「英雄傳說」的體裁傳頌下來。正因為西洋神話里有代表邪惡的龍,所以分類哥吉拉這種幻想中的生物時,也可以將其放入西洋神話中的惡龍系譜。因此,我想對歐美國家來說,哥吉拉的故事很難從擊退惡龍的題材中跳脫出來吧?
哈佛大學的語言學暨古典學教授卡維特&iddot;瓦特金(calvert watks)所著的《屠龍的方法》(注12)是一本偏向「比較詩學」的書,其中探討印歐語系文化里「英雄殺蛇(或惡龍)」的神話表現方式。而這種屠龍神話的表現方式,不管是印度、希臘還是聖經故事,每個國家的神話在根本上都會有相同的基礎。而且挺身作戰的英雄到最後都會拿著原本沒有的「劍」來打倒惡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