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敌我态势(第2/2 页)
往东京洛阳。
李隆基赶紧展开军事部署,他第一件事就是杀掉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同时赐死其妻荣义郡主。
为了谨慎起见,李隆基特地将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召回京城,以免他跟安禄山一起造反。
李隆基夺情启用正在守孝的郭子仪,改封他为卫尉卿、单于副大都护、安北副大都护、灵武太守,兼摄御史中丞,持节权充朔方节度使,让他带领朔方军讨伐安禄山。
安禄山提前命令大同军使高秀岩从驻地出兵攻击振武军城,以此开辟第二战场,一方面牵制朔方和河东两镇唐军,另一方面自北而南威胁关中地区。
高秀岩出兵之后遭到朔方军的迎头痛击,不得不缩回老巢,另派部将薛忠义进攻静边军(现今山西省右玉县)。
静边军本来属于安禄山统辖,后来在杨光翙的影响之下,这支河东唐军竟然没跟着一起叛乱,这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此前安禄山派人掳走北京副留守兼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翙,所以李隆基初步认为叛军进攻重点会在河东道,为此诏令在京的程千里担任河东节度副使、上党长史,以右羽林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协同防御阻挡叛军西进。
此外李隆基还在河南道设置两道防线,以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统辖陈留等十三郡组建第一道防线。
封常清负责在东京洛阳招募士兵构筑第二道防线。
紧接着,李隆基以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左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宦官边令诚为监军,率领关中地区的飞骑、彍骑以及在京新募士卒,共计十几万人前出潼关镇守陕郡,作为第三道防线以便随时可以上去支援。
虽然李隆基做出及时部署,奈何叛军实力比他想象中还要恐怖。
这个看似严密周全的防御计划,很快就被安禄山彻底粉碎。
本来李隆基认为就算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安禄山的叛军,至少也可挫其锋芒保证东京洛阳无虞。
在这之后他只需要抽调精锐边军进京勤王,届时发起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他依旧是那个至高无上的大唐皇帝。
没想到安禄山仅用十几天就稳住河北诸郡,速度之快远远超出朝廷方面的预期。
在李隆基和大臣们眼里,河北道二十四郡诸位太守,不期望你们能够抵挡住安禄山,但好歹也要象征性抵抗一下吧?
结果大部分人都是选择投降,这都别说掀起波澜,就连一点涟漪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