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行走徽州(四)——文化底蕴薰出来的西递(2)
“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双涧左右环,群木高下密;曲径如弯弓,连墙若比栉;自入桃源来,墟落此第一。”200多年前,曾在清朝乾隆年间任户部尚书的曹文埴在畅游皖南古村落——西递之后,留下了精美的墨宝。
徽商文化是徽商的智慧结晶,也是文化的历史积淀。徽商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化。的确,有着960余年历史的西递,堪称古徽州文化的典型,特别是西递具有的特殊建筑文化、三雕艺术文化、楹联文化、休闲文化和民俗文化,使其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呈现出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那天,刚进村口,我就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瞧那幽静的水、街、巷构成和谐的世外桃源画卷。“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一路行来,好词好诗随处有。
再瞧那徽派民居,其厅堂置条案、八仙桌椅,摆设古玩,张挂楹联、字画等,从内容到形式无不体现出儒家文化思想的深远影响。东园,被后人誉为“寒窗耕读秀才斋”,厢房墙壁上嵌着的一块刻有“结自得趣”的碑刻,是主人在著书之余,自娱而作的,表达作者著书自得其乐趣之意。据村上一位90岁老人介绍,西递自古读经讲道,教书育人蔚然成为家风,仅光绪年间就有10人中举,难怪老人对仁义、中庸、伦理道德念念不忘。
有人曾把建筑比喻为石头的历史,凝固的乐章。徜徉于西递的大街小巷,我就时时感到,眼前的这片古民居,就是一组成熟的农业文明所凝固的音乐,它的全部旋律都回响着一个正在逝去的田园之梦,而从大的格局到小的装饰,又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所独具的美的理念。它那亲切无比的乡土风情,质朴率直的建筑品格,与自然合谐相宜的精神和富含创造的哲理,都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在西递,你面对的虽然是默默无语的曲折街巷和悄然独立的粉墙黛瓦,但一旦走近它,继而融入它的氛围,你就会感到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包围着你,激动着你,感染着你,使你不由自主地、情不自禁地###起来、愉悦起来,继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感叹。
走进西递任何一户,你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西递人在崇尚文化的同时,亦有强烈的经商意识。他们的血脉里同时流动着两种精神内核。他们的生命都是在为这两种精神而存在。
西递村还有两个鲜明的特色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种独特的商字门,从造型上看近一个“商”字缺个口,人从门下过,寓意就是一个“商”字。在每家每户的厅堂条案上,正中位置都摆放着自鸣钟,钟的左边摆放精美的古瓷瓶,右边摆放木雕底座镜子。因古时称左为东,右为西,因此这种摆设被称作“东平西镜”。它取瓶镜的谐音“平静”与“嘀嗒、嘀嗒”走动的钟声,构成对家人尤其是远方亲人“终生平静”的美好祈愿。
除了古建筑,西递的另一个文化特色是:古楹联。走进西递的任何一户,都会被悬挂在中堂的楹联所吸引。在西递,家家户户都悬挂着主人最为满意且是他本人构思创作的楹联。这些楹联讲究平仄的韵律,对仗工整,或七言律诗,或五言警句,多为治家治学格言,勤俭持家格言,当然也有孝悌或经商方面的格言等。而主人则是以这样的格言或古训勉励自己,并且一生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行走徽州(四)——文化底蕴薰出来的西递(3)
“世事让三分天高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那“辛”字多了一横,“多”字又少了一点,却都落在“亏”字上。在淳仁堂的楹柱上悬挂的木刻金字对联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