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3/4 页)
紀》,說的是從黃帝開始,公孫家族的五位天子。不能說皇帝,這個稱呼是秦始皇發明的,在他之前甭管三皇還是五帝,夏商還是周,中原大地最高統治者統稱&l;天子&r;。
公孫家的第六位天子&l;禹&r;,不算在五帝之中,作為夏朝的開國之君,《五帝本紀》中雖不可避免的提及,但司馬遷還是將他歸納在了《夏本紀》裡面。
要說文言文介紹家譜,缺點多多。羅里囉嗦一大堆,看完了依舊雲山霧罩。林若拙怕自己記了前面忘後面,特意給《五帝本紀》做了個家譜表,凡當上天子的,就在名字旁畫顆星。表格作完後整體一觀,一股說不出的感覺從心底漫起。
這份家譜表以它獨有的直觀和數據,無情的撕開了隱藏在溫和華美語言下,一場場血淋淋的帝位廝殺戰。
黃帝先生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能姓&l;公孫&r;的,只有十四個。不能繼承父親的姓氏意味著什麼?林若拙不了解上古時代,但她知道,至少在她現在生活的時代,一個不被允許姓父親姓氏的孩子,沒有人會瞧得起。
好吧,廢話少說,言歸正傳。五帝的後面四位,都是黃帝先生的嫡系後代。確切的說,是黃帝正妃嫘祖所生的兩個嫡子的後代。
正妃給力(鼓掌,必須鼓掌)!別看黃帝先生繁殖了二十五個男丁,人嫘祖女士不屑一顧,帝位必須傳給我生的兒子,沒得商量!嫡長子,或者嫡次子都行。其他人休想染指!
不過到世事難料,在黃帝先生歸西後,登上第二個天子之位的,既不是嫘祖女士的大兒子,也不是她的小兒子。但絕對是嫡系一脈,是嫘祖女士小兒子的兒子。黃帝先生嫡次子的長子。這位就是帝顓頊。
嫡長子一脈甘心嗎?沒有人知道。但歷史明明白白記載,顓頊之後,帝位又回到了嫡長房一脈,黃帝的嫡長子玄囂同學,雖然兒子在和堂弟爭奪帝位中失敗了,但人家的孫子奮起了,這位高辛同學,他老爹在史書上連個名字都沒留,但本人很給力,告訴我們,拼爹不是絕對的!他鬥敗了顓頊的兒子窮蟬,搶過帝位,成為第三位天子:帝嚳
帝嚳同學估計是接受了二房一脈子孫後繼無力的教訓,養兒子很上心,到他老了的時候,有兩個能幹的兒子。其中一個叫摯的,搶先登位。但是他很快被他的弟弟放勛給趕下了台,史書上漂漂亮亮的寫著:摯,代立,不善。
放勛同學很強悍,他使得帝位繼續在嫡長房一脈保存。放勛同學的帝號為:堯。
堯同學很能幹,有多能幹?能幹到天朝人都知道他將從老爹那裡繼承來的帝位給禪讓了。所以說再能幹的人也不能事事都順心那!帝堯晚年,天子之位面臨著又一次從嫡長房一脈,換到嫡次房一脈的危機。
黃帝先生的嫡次子一脈,除了帝顓頊搶贏了長房,顓頊的兒子、孫子,都沒有強過長房一脈。然後人家就換了個方向努力,拼命繁殖後代。兒子一成年就生孫子,孫子剛成年再生重孫子。生啊生,終於生出個叫重華的好孩子。
重華同學的輩分很低,他的爺爺的爺爺,和帝堯是同輩。重華同學又很能幹。能幹到&l;修身&r;之名遠播。堯不得不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以便找茬。重華同學將娥皇、女英姐妹安撫的服服帖帖,&l;齊家&r;之名又開始遠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