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康乐使者(第1/2 页)
康乐人的使臣王林,在到达鸣沙山的第三天,就预感到了这次外交的失败,――他遇见了另外两个国家的使者:东铎僧人海慧和山南外交大臣察布查尔。海慧倒还罢了,这察布查尔可不简单。他除了是山南国的外交大臣之外,还是皇族。他的到来,意味着这个可以与康乐相匹敌的大国,已经倒向了鸣沙山与东铎的军事同盟。
这是个极其重要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写了一封密奏,遣自己的心腹星夜赶往大都,与此同时,还秘密的会见了察布查尔。
“康乐人的侵略行为是极其不明智的”,察布查尔作为局外人,如此趾高气扬的批评战争中的一方,无疑是为了表明态度,不给战败国留任何的转圜空间。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对一个政治与经济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发动战争,势必会遭到全世界的反对。东铎人、胡夏人、西陵人、百钰人等等等等,包括一些原本想要置身事外的国家,对于贵国的穷兵黩武也无法坐视不理”。
看着他一脸正气的样子,王林恨不得抽他,这些打着正义的幌子,专门挑拨是非的家伙,除了自私自利之外,哪里有什么正义?不过,他也只能在心里骂他,表面上,还是要一团和气的。
“两国交兵,各服其咎,大人只把责任推给一方,是否有失偏颇?南山与康乐,一向友好,康乐不问南山袭击四国岛,正如南山不问康乐与鸣沙山,我以为,大国之间,以大局为重,略有倾斜,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今我康乐意欲与鸣沙山重归于好,还望大人从中玉成其事”。
王林的这段话绵里藏针,察布查尔如何听不出来?他也是外交的高手,刚才只是试探一下虚实,见王林没有露出破绽,随即转变了态度,笑脸相迎:“你我各为其主,各行其事,谈不上玉成不玉成。反而是公事之余,能互相交个朋友,才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
王林见他改变了话题,也不好继续前言,只得说些闲文轶事,彼此谈论了一回,也就回来了,第二天早上,递上国书,等待鸣沙山国王邱胜翃的召见。
直到一周之后,邱胜翃才在偏殿接见了他,一同到场的,还有大司徒钟大吕、户部正卿胡松华、兵部主事萧北辰、刑部主事梁书同以及刚刚从龙石堡赶回来的大司马忽而木。
“大国天使,陪臣礼当远迎,只是近日以来,寡人身体不适,今日才得拜见,还望天使海涵”。
“陛下为君,属下为臣,虽是异国,其理相同,只是下臣所关之事重大,不得不急于见陛下,唐突之处,望陛下宽恕”。
“天国以干戈而来,陪臣不得不以干戈而往,如今欲偃栖干戈,摒弃前嫌,陪臣岂有不感恩戴德,加之以欢呼雀跃之理,但国家之事,非余一人,余纵心甘,奈天下百姓何”?
“不错”!大司马越众而言,语气慨:“康乐人自恃其众,以兵临我,欲奴婢我、臣仆我,其灭我之心,天下皆知。彼时何不容我一言?如今沙场折戟,内乱四起,方欲议和,此非其本心,特缓兵之计耳。一旦内乱平息,兵力充足,谁能保他不卷土重来?且两年战争,创伤已深,死者不能复生,残者不能复痊,子失其父,妇失其夫,虽三尺童子,皆欲被尖执锐,为父兄报仇,此时议和,尚可得乎”?
事实上,在接见王林之前,邱胜翃就已经和这些大臣们商讨过和与战的问题。这一次主和派的声音沉寂了许多,尤其是忽而木在场的情况下。所以在忽而木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反对。但王林就不一样儿了,他是带着任务来的,即便是硬着头皮,也要坚持到底。如今见谁都不说话,只得开口说道:“大司马此言差矣,交兵之时岂无和议?只是双方角力,各不相让而已。如今我们康乐愿相让一步,大司马难道不能?大司马以我军新败,鸣沙山得众,方有此和议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