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4/5 页)
露出了一丝鱼肚白,李逸风驾车行驶在沂南大道上,没有目的地,就这么一圈圈晃着,从他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唯一流露出来的,是木然。
车子一路向北行驶过去,李逸风脑子里闪现出的,全是李大海的话。
那是个久远的故事,1974年夏季的某一天,一位年轻的战士怀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来到了位于滨海省武江县的李家营子村,没人知道这位战士什么来历,从他跋山涉水而饱经沧桑的脸上可以看出,这人必定经历过一番波折。
嗷嗷待哺的婴孩儿在战士的怀里不住的哭泣,似乎在诉说着这个时代的凄凉和无奈,村子里好多人都留下了心酸的泪水,出工回来的李大海夫妇恰好就在人群之中,赵秀蓉看着一个大男人抱着个孩子不容易,和李大海商量了一下,把战士领到了家里。
那时候农村穷啊,没有什么像样的食物招待战士,赵秀蓉拿出几个黑面窝窝头,看着战士狼吞虎咽的吃了下去。
孩子还在哭泣,赵秀蓉抱起孩子,看着他粉嘟嘟的小脸,未语泪先流。
四邻八舍的凑了些小米,赵秀蓉熬了些小米糊糊,给孩子喂下后,他才停止了哭。李大海两口子知道这个男人必定不平凡,这个年代类似于这种事情不胜枚举,两口子合计了一下,没有儿女的两个人决定收养这个孩子。
跟战士一说,战士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本来,战士就有这个意思,只是他一个大老爷们儿,有些话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听李大海夫妇主动提起,战士立刻给夫妻俩跪下了,临走之前,李大海也曾询问过这孩子的身世,但战士没有说,只说过了这段时间,国内的形势安定下来后,孩子父母回来找他的,把孩子拜托给李大海夫妇后,战士含泪离开了李家营子村。
时间就这么急速飞过,转眼间来到了1978年。在这期间,孩子的父母并没有来李家营子找他,李大海夫妇似乎也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他们对孩子十分喜欢,一直当做自己的亲生骨肉在疼爱,也是在这一年,赵秀蓉产下了女儿李怡群,但是,并没有因为女儿的出生,就怠慢了养子,反而对待三周岁的孩子更加宠爱了。
1978年冬季,武江县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情,地里颗粒无收,无奈之下,全村老百姓一合计,只有迁移出去才有活路,李大海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们一家如果迁走,养子的亲生父母假如找了过来,必定会非常失望,但是,不走的话,只有死路一条,和赵秀蓉商量了半宿,李大海拿定了主意,走
走,还有活路,人只要有吃有喝就有希望,不走,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了,何谈希望?就这样,跟随着全村老少,一路乞讨来到了距离武江县600公里以外的沂南县,在两座大山前安定了下来。
这一住,就是将近二十年。
李逸风这才明白了故事发生的始末,无疑,故事的主角就是自己。讲完这个故事,李大海让李逸风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被李逸风一口拒绝,他说,这辈子自己都是爹**亲生孩子,不会去找什么亲爹亲妈。
李大海勃然大怒,他告诉李逸风,人活一世,不能数典忘祖,当时那个年代,李大海相信李逸风的父母如此做实属无奈,换做自己,如果有多一条路选择的话,也不会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去抚养。
“风儿,你是我们的孩子,永远都是只要你心里有我、有你妈,爸妈就很知足了,你一直都是个好孩子,爸妈心里有数。去吧,去找你的亲生父母,我相信这么多年来,他们也在找你,孩子,爸虽然没有文化,做人的道理还是懂一些的,别留遗憾,知道吗?记住,孩子,不管你将来走到哪里,这里永远是你的家,永远会给你留一间屋子。”
李大海这番话始终回荡在李逸风耳边,无声的,他的眼泪就止不住流淌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