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5 页)
这样一部电影,张福安本来是不打算在现在接手拍摄的,在他看来,这样的巨作应该晚上个几年再接,才能够将其中的精髓真正融入到电影中去。
可惜,有两个原因,最终还是促使他接下了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
一来,时机不等人。这机会错过了也就错过了,并不会因为他的惋惜而回来。再过个几年,等到他觉得时机真正成熟的时候,可就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了。
二来,也是因为前不久一家杂志编辑的胡言乱语。对方为了博人眼球,特别点名张福安只会拍文艺片,根本不会拍商业片,就算偶尔导演出一部商业片,也口碑平平,根本无法兼顾文艺和商业两种元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导演界真正的中流砥柱。
其实这位编辑根本就是没话找话,电影这东西,大多是无法兼顾这两点的。因为大部分观众喜爱的,必然是轻松娱乐的爆米花电影。能够称得上文艺片的,又必须兼顾问文学性和艺术性,这样一来,整部影片的基调很难轻松明快起来,大部分观众自然不喜爱这类电影。
况且,在导演这个行当,文艺片远比商业片受欢迎,说得好听点,这是艺术家的傲骨,他们对自己严格要求,因此拍出的电影一定要有意义,要能够发人深省。说得难听点,这大概就是艺术人员特有的龟毛,换句话说,他们心里有些其瞧不起商业电影,认为这和艺术不搭边。
张福安自然也是喜欢文艺片多过商业片,早期他拍摄警匪片,也不过是“迫不得已”时做出的下下之选。就好像你明知道这份工作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却为了能够填饱肚子而不得不去做,就算最后因为这份工作成为了自己爬到顶端的跳板,也不会因此就爱上这份工作,最多不过是感激罢了。恐怕也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在他有了一定的根基后,他就极少去触碰商业片了。
他这次接受的电影和以往都不同,不能说是严格的文艺片,因为无论是题材还是叙述,都和文艺片有偏差,但是如果因为这些就将这部电影归纳为商业片,甚至是爆米花电影,似乎又有点不够妥当。因为片中一些关于人性方面的刻画非常深刻,其中蕴含的人生百态,即便是剧本中,也能品位到一二。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次的剧本太过优秀,张福安才抛开了自己对于商业片的成见,心甘情愿接下了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
巫穆到片场的时候,已经快到晚饭时间,本来他还想吃了晚饭再来,被宋怡然“无情”地拒绝了。
在宋怡然看来,大导演屈尊降贵亲自参与面试,怎么能为了一点点口腹之欲将对方晾在一旁呢?不管怎样都应该试镜完了再去吃饭。
巫穆有些哀怨的和宋怡然一起找到了工作人员,在对方的指引下,最终找到了导演。
张福安看着宋怡然身旁的巫穆,怎么看怎么觉得和自己预期的有点不太一样。
他心目中的巫穆是冷酷的,虽然偶尔会流露出一点少年特有的纯真与不通世故,但是整体给人的感觉应该是稍显冷淡的。
可是现在这个在宋怡然身边的年轻人是怎么回事?那一脸哀怨的表情,怎么看怎么像狗崽子没能得到主人喂食似的。请这样的演员出演那么重要的角色,真的没问题吗?
这一刻,张福安对自己所做的决定产生了一丝丝的怀疑。
他看过《求生》,一眼就相中了表现突出的巫穆,随后就打电话给《求生》的导演,也是自己的同窗兼多年好友方彰询问巫穆的情况。对方虽不知道自己正准备接拍的电影,但也大致猜出了自己的目的,对巫穆的评价非常中肯,既不过多的赞扬,也不会特地去贬低,不过他和方彰对年好友,自然听得出方彰对巫穆的喜爱与肯定。
考虑到巫穆在和剧中人物的性格上的差异,张福安还是决定让巫穆参加试镜,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