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頁(第1/2 页)
問候兩家皇帝、恭喜宋軍大勝之類的場面話說過,蕭特末便進入正題,亦問起高強此次會盟之事。高強故意嘆了口氣,道:&ldo;十餘年來,遼東兵亂不息,先是連年大災,盜匪橫行,黎民流離失所,而後北有女真興兵,南有渤海高永昌作亂,待遼東歸宋之後,又有金國犯界,算起來這十餘年來,遼東竟是無一年無戰事!兵凶戰危,自是百姓受苦,官府苦於轉餉,父老填於溝壑,村鎮成墟,坊市無人,本相自到遼東以來,目睹遼東連年被兵之慘狀,心實不忍。&rdo;
換了口氣,見兩邊諸人都是默不作聲,他又道:&ldo;遼東地廣人疏,田土肥沃,雖在北土,亦可容許多人口生計。之所以征戰不休,我意皆由諸國諸部之間多有誤會叢生,凡事無章紀可循,故而生事生變,至乎非動刀兵不可。今幸而賴官家英明祖宗威靈,將士用命,已破了金國,如蕭大王、高麗等國皆願解甲休兵,我意正好趁此時機,定一個章程,大家會盟相與共守,以後各安本位,同享太平,豈不是好?&rdo;
蕭干還沒說話,蕭特末的臉色已然變了,沉聲道:&ldo;高相公雖是美意,只是這遼東之事,可不能是大宋一家說話吧?&rdo;
高強笑道:&ldo;既雲會盟,自須人人得益,自然不能是我大宋一言堂。此番相請諸部大人使者,便是想要共聚一堂彼此情商,尋一個能讓遼東諸國諸部都長治久安地法子出來。譬如大遼國,雖則目下在遼東已無土地,終究是曾掌遼東二十國的大國,此事當亦有大遼在內。&rdo;
蕭特末聽得&ldo;在遼東已無土地&rdo;之語,臉色又是一變,雖然曉得情勢對自己不利,高強亦是個難纏之極的對手,無奈他使命在身,不容退縮,當即抱拳道:&ldo;相公之言差矣!何謂我大遼在遼東已無土地?那金國本吾屬國,竊據我國大片土地,今金國既然兵敗,這些田土亦當歸還我國,至於大宋將士戰敗金國,還我疆土,我國自當有以酬謝。&rdo;
高強嘿了一聲,果然是奔著這事來的!換了他是遼國主事地大臣,即便明知眼下提出這話來頗有厚著臉皮討飯之嫌,卻也顧不得許多,只因現下實是遼國收回這些土地地唯一機會,如若錯過了,任由大宋安定了遼東的秩序,遼國地勢力便再無伸進遼東的餘地了。
如今仗著兩國有盟約。高強又有意以會盟的形式來底定遼東,那麼廟堂之爭便比疆場爭雄來得更加重要了,動不動就倚勢壓人,那就太也沒有技術含量了。況且大宋如今雖強,也沒有強到可以憑一國之力掃平萬里北疆的地步,何況高強可不是大宋地皇帝,誰知道後院什麼時候起火?遼國便是看準了這一點,料定大宋為了在此次會盟中擺平北疆。勢必要縱橫捭闔一番,遼國從中取事,總好過了兩手空空。
&ldo;如今我與金國大戰連場,雖然獲勝。卻也傷筋動骨。況且遼東軍資糧草多半都是跨海運來,縱然有小乙主掌其事,這些東西可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若是遼東戰火連綿不絕,對於我大宋的負擔亦是極大。眼下遼東是要安定,大宋亦要休息,既有盟約在先,朝廷不會允許與遼國全面開戰,遼國便是認準了此節。才敢來與我爭地。算來遼國雖大,把握局勢如此之精到者,也不過耶律大石一人而已吧?&rdo;
高強心中一面盤算,眼睛在帥帳中骨碌亂轉,忽地看到蕭乾麵無表情。低頭垂眼。好似對於兩人地說話漠不關心,暗道:&ldo;你這廝倒打的好算盤。看著遼國來扯我後腿,我便越發奈何你不得麼?倒要將你也扯下水來,濕一濕腳。&rdo;
便即揚聲道:&ldo;說到遼東分野,我大宋立足遼東才只年余,一時也不明了許多,蕭大王歷事三國,久知遼東之事,可有以教我?&rdo;
蕭干聞言,頓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