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第1/2 页)
能夠看到在德軍部隊中服役的最後一種反坦克武器,幾乎也是最後出現的一種反坦克武器,就是另外一種反坦克槍。這種情況似乎有些令人難以置信,然而確是事實。這種槍就是ss 41式反坦克槍,它是由布爾諾市zb工廠設計的。雖然戰後曾經留下幾件樣品,但有關它的歷史情況,人們幾乎足‐無所知。數字&ldo;41&rdo;,大概是表明它的裝備時間是1941年,但實際上,一直到1944年,才發現它曾參加過戰鬥,很可能是,zb工廠在反坦克槍的全盛時期曾經小批量生產過這種武器,但卻把它們存入了倉庫。但為什麼時至戰爭後期才被拖出使用,這至今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
作為一種和坦克作戰的武器,ss 41式反坦克槍自然已歸於無效,但作為反坦克武器設計方面的實例,它卻仍然具有很大魅力。這種槍的外形和&ldo;巴爾-帕布&rdo;(bull-pup)步槍 [ 譯者註:&ldo;巴爾-帕布&rdo;步槍的槍管固定在槍托後面,因此槍匣距槍托底部很近。 ] 類似,它的彈匣裝在手柄和扳機的後面,彈匣由下向上進行供彈,而且沒有一般槍枝上所具有的槍機。肩托上抵著一個緩衝器,緩衝器前面有一個完整的帶閉鎖突筍的機頭。機頭後面安裝著擊錘和擊針。槍管的後端部上方壓著一個活動閉鎖套筒,這個活動套筒既可以和緩衝器前面的閉鎖突筍嚙合在一起,還可以和槍管上的突筍嚙合在一起。這個套筒的作用是作為一种放大了尺寸的閉鎖螺母,通過它可以將槍管和槍尾端面接合在一起。重新裝彈時,應先將手柄轉至右方,從而使閉鎖突筍處於開鎖狀態。然後,手柄被迅速推向前方,並使槍管一起向前方運動,此時,仍然被抓子鉤牢牢固定在機頭上的空彈殼開始暴露,在槍管運動至最前方位置的瞬間,或剛剛超過最前方位置的瞬網,空彈殼即被拔出,而另一發新彈則被從彈匣內推向上方。
此時,如果拉手柄向後,使槍管和槍尾覆蓋在下一發新彈上,並且向左轉動手柄,使它回到垂直位置,武器即處於待發狀態。雖然這種系統具有多種優點,但它幾乎也有同等的弊端,其中,並不算小的一個弊端,就是對灰塵和髒物的影響過于敏感。再有,就是槍管和支座之間的間隙太大,再加上磨損,將會直接影響射擊的精度。但人們對zb工廠的首創精神不能不表示欽佩。這種槍是在那時生產的所有反坦克槍中尺寸最短並且重量最輕的一種。如果在1938年出現,它肯定會被視為珍品,然而到了1944年,它卻成了一種累贅。
以上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曾經實際裝備使用過的反坦克武器的情況。如果用幾句話對上述情況進行一番歸納,那麼,下述說法或許是比較公正的,這就是: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反坦克武器發展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著巧妙的想像、機敏、獨創和膽略的歷史‐‐無論是在設計方面還是戰場使用方面,都是如此‐‐然而,由於生產困難‐‐這不全是武器設計師們的過錯‐‐以及方案和型號過於繁雜,而使整個計劃受到了阻滯。結果必然是只有少數幾種武器能得到發展。
除此之外,德國在反坦克武器發展中,還有一個幾乎全然不為人知的秘密計劃領域,這些項目,或者從來未公布於眾,或者只在經過數次試驗之後,就中途夭折,關於其中的有些項目,我們將在另一章中加以論證。
第四章 英語國家之間的聯盟‐‐英國和美國
坦克是對坦克進行防禦的最好手段。
‐‐ 安農
於1940年6月開始參戰的義大利人深信,他們選擇在這個時候參戰,既可以撈取到豐碩的戰果,又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