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圈子文化(第1/2 页)
“多谢叔叔错爱,在下感激不尽。”余良略一思索,还是赶紧应承了下来。
因为他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自己出门在外,能结交“刘半仙”这种有学问的人,对自己肯定是有好处的。
见余良应承了下来,“刘半仙”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请问小友,你知道诸葛亮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吗?”
“卓越的才智与谋略,坚定的信念与执着,卓越的领导才能,非凡的个人品格。”余良想了想,很快总结出了四条,觉得还是能够说得过去的,至少不能让“刘半仙”小看自己。
“刘半仙”微微一笑,说道:“不错,看来小友还是熟读历史的,但你只说对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的‘圈子’。”
“‘圈子’?”余良看着“刘半仙”,有些不解。
虽然刚才“刘半仙”对他说过“圈子至简”,但对这个‘圈子’究竟是什么,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诸葛亮的成功之道?,主要体现在他的智慧、策略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上。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和智慧,还在于他如何运用这些优势来达成目标。而他的成功有一半,要得益于他的‘圈子’。因为一个人的“圈子”是否能够成为他的人生助力,是通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来看看诸葛孔明的师长圈。
根据《襄阳记》的记载,诸葛亮的‘伯乐’正是庞德公。在诸葛亮游学期间,隔三差五便会到庞德公家中拜访。久而久之,庞德公对这个彬彬有礼的后生产生了好感,并给他引荐了一个重量级的大人物——名士司马徽。
司马徽,便是桃李满天下的‘水镜先生’。但是,诸葛亮在水镜门下究竟学到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仅凭水镜先生对诸葛亮‘卧龙’的点评,就让诸葛亮年少成名,成为了诸侯圈里炙手可热的人才。
其实,诸葛亮天生奇才,自然不缺乏智商和才华,他所缺乏的正是眼界和机遇。所以,庞德公和司马徽无疑是诸葛亮人生中的贵人,他们赋予了诸葛孔明出人头地的资本和机会。
其次,是亲戚圈。
很多人觉得,诸葛亮能够发迹,靠的是自己的本事和运气,实则不然。
要知道,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分别嫁到了蒯氏和庞氏,这两个家族都是荆州地区举足轻重的名门。虽然,史书中没有过多提及诸葛亮与两位姐姐之间的故事,但两大家族势必会给诸葛亮一定帮助,这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在诸葛亮的亲戚圈里,给他最大助力的无疑是他的老丈人黄承彦。提起黄承彦,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替陆逊化解八卦阵的老头。但实际上,黄承彦亦是荆湘地区的名士,他的学识和眼界足可与庞德公、水镜先生比肩。
要知道,当时荆州豪门蔡氏将二女嫁给了刘表和黄承彦,这足以说明黄承彦是荆州城里拔尖的青年俊杰。于是,靠着老丈人的关系,诸葛亮虽隐居家中,却能时时掌握天下动态。在刘备造访草庐时,诸葛亮一口气说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其中,自然离不开老丈人提供的信息渠道。
试想下,一个寻常乡野村夫怎会如此洞悉天下大势?诸葛亮若无准确的信息源,怎会将国家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呢?
最后,看看诸葛亮的同窗圈。
中国人讲究人情世故,同窗之谊向来是重要的交际圈。
那么,诸葛亮有哪些知名同窗呢?
第一个,是司马徽私学出身的庞统,庞统的能力自无需多提,他或许是三国时代唯一一位水平能与卧龙比肩的角色。
此外,襄阳人向朗亦是诸葛亮的同窗好友,年轻时的向朗与徐庶走得比较近。更何况,从向朗后期担任蜀汉左将军的情况来看,他与庞统